11岁开始苦背医书,14岁开始入行当学徒,17岁开始接诊病人……如今,92岁的陈康硅依然每天坚持坐诊,为附近村民把脉问诊。
他以精湛医术,减轻疾苦;以医者仁心,为贫困人群减免药费;他潜心钻研,遍寻医学典籍,研制新药方,解救疑难杂症,他曾获得四川省卫生厅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继承父业
苦学6年医术长
4月13日,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中,隆昌市云顶镇石鹅场社区一排古朴的串架房显得愈发古色古香。一间普通的民房中,92岁的陈康硅端坐于太师椅上,正在静静地看书。
故事,在一股浓郁的中药味中娓娓道来。
生于医学世家的陈康硅,祖上三代从医,可陈康硅开始时并不愿意学医,他想读书学文化,但因为家境不好,即使考上了中学也没钱去读。迫于无奈,他开始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陈康硅进了私塾,开始从最基础的医书学起。天刚蒙蒙亮,他就开始背医书,那时的医书,还是繁体字,晦涩难懂,稍有差池,便是父亲的一阵严厉教训。就这样,背了三年,陈康硅把最基础的医书知识背得滚瓜烂熟。
光能背医书还不能行医,在父亲的安排下,陈康硅来到兄长的药铺当学徒,每天的工作便是抓药、炮制药材以及打杂。也正是在这里,他积累了不少从医经验。
一副药,十几味药材,多抓少抓或者拿错一样,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危及生命,这也让陈康硅养成了小心仔细严谨的习惯。
转眼,又是三年过去。一天,家里派人来寻他,因为父亲有事出了远门,家里的诊所缺坐诊医生,要陈康硅赶紧回去坐镇。陈康硅赶紧回了家,第一天上阵,就遇到一个“急诊”,一名抬花轿的轿夫病了,被人用轿子抬来,陈康硅根据所学的医学知识进行了诊断,忐忑地开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张药方。
第四天逢场,陈康硅远远就看到轿夫的妻子,忙叫住她询问轿夫的情况,轿夫的妻子惊叫一声:“我正要找你!”把陈康硅吓得心里“咯噔”一下,还以为轿夫出了什么事,轿夫妻子接着说:“我是来感谢你的,一副药下去,他就好了,现在已经去干活了。”
首战告捷,陈康硅大受鼓舞,原来自己所做的事这么有意义,他也由此坚定了从医的决心。这一年,陈康硅17岁。
●救死扶伤
道义当前忘生死
“病人把生命交给你,你就得对病人负责,一点小小的错误就有可能危及到病人的生命。”70多年来,陈康硅始终将这句祖训牢记心底,并时时告诫自己。
不管是在自家的诊所还是在后来*府组建的联合诊所和乡镇卫生院,前来找陈康硅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有时,天刚蒙蒙亮就有人来敲门,排队请他看病;有时,他早饭都顾不上吃,曾经一上午接诊70多名病人。
医者父母心,在陈康硅身上,很多人感受到了这一点。
石鹅村6组村民耿世立还记得,一年,四川多地爆发流行性脑膜炎,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当时的医疗技术十分有限,一旦被传染就极有可能丢掉性命。
一天傍晚,陈康硅结束了诊所的工作正准备关门,一位母亲抱着她7岁的孩子急急而来,哭喊着请求他救救孩子。经过诊断,陈康硅确诊孩子感染了流行性脑膜炎。
由于缺氧,孩子脸色发青发紫,情况万分危急,只有输氧才能挽救孩子,可农村的小诊所没有输氧机。
“救人!”陈康硅没有丝毫迟疑,俯下身去为孩子做人工呼吸。此时旁边有人劝阻陈康硅:“你不怕被传染吗?”
“作为一名医生本就应该救死扶伤,如果能救却不救,那就是我的失职!”说完,陈康硅继续做着人工呼吸。
在他的努力下,孩子开始有了一些肢体反应,两个小时后孩子终于醒过来。危机解除,陈康硅舒了一口气,累得瘫倒在一旁。知道这户人家生活艰苦,陈康硅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当年这名小孩,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他叫胡兴隆。每当提起此事,胡兴隆无限感慨:“没有陈医生,就没有我的今天!”
●医者仁心
治病救人医德高
自行医以来,陈康硅的医者仁心让人称赞。面对每一个患者,他都一样地尽心尽力,不会放弃一线希望。无论何时何种天气,无论路途有多远,只要有需要,陈康硅都会背上药箱前去诊治。
一个冬天的深夜,亲睦村一名陈姓村民来到陈康硅的诊所,请他前去救治自己的妻子。陈康硅二话没说,和同事一起带上十多斤重的药箱就往村民家赶。村民家在十多公里外的山上,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手电筒,他们只能提着马灯,在山路上艰难前行。
走了四十多分钟的山路,终于赶到村民家,此时,患有重病的农妇已经奄奄一息。
陈康硅和同事努力救治了近两个小时,病人的命总算保住了,但身体仍然十分虚弱。看着村民家徒四壁,陈康硅免去了当天晚上的治疗费,并让这名村民天亮到诊所来抓两副药,同样不收钱。
返回的路上,天空下起了雨,在崎岖的山路上,陈康硅的同事不小心摔了一跤,马灯也摔坏了,两人只能摸着黑慢慢下山,回到诊所时天已经亮了。
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病人诊金,陈康硅总是能免就免。在陈康硅的出诊记录本上,有部分免医药费的病人记录,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仅去年4月—12月,陈康硅免收的费用就有元左右。
“行医治病不为发家致富,只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能让病人脱离苦海,重获健康,比什么都值得。”也正如此,陈康硅有了一次次不计报酬的付出。
●潜心研究
新药方带来新生
在陈康硅的书桌玻璃面下,整齐排列着各类荣誉证书,这是他从医生涯的见证。
解放初期,我国的医疗水平落后,农村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当时隆昌的乡村只有几家私人诊所,陈康硅的诊所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乡村医疗环境,*府号召成立联合诊所,陈康硅积极响应,联合其他两家私人诊所,将自己的医疗物品和医疗设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于年正式创立了联合诊所。
扎根乡村,陈康硅希望以己医术惠及一方百姓。
医术的提高,离不开学习。数十年来,陈康硅始终不忘学习,先后发表《湿病今见》《奇经与妇科病》《肝硬化腹水病例的治疗体会》等各项医学专业论文十余篇。他说:“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只有不断学习和钻研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排忧解难,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年底,家住凤林村5组的一名*姓村民患了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不仅说不出话,连呼吸也十分困难。在此之前,其家人已将医院进行医治,效果并不明显。
在邻居的介绍下,病人找到陈康硅。通过把脉,陈康硅凭借几十年的从医经验准确判断病情,在给病人开了三副中药后,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接下来,陈康硅开始潜心投入到新药方的研究当中。那段时间,陈康硅几乎翻遍了医学典籍及一些现代医学杂志,针对病人的病症研制出了一种药方。
在陈康硅的治疗下,这名病人状态明显好转,如今已能下地干活。
在云顶镇提起陈康硅,村民们都交口称赞。石鹅场社区*支部书记李万勇评价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在社区和场镇周边的群众中口碑很好,他是我们社区的骄傲,值得大家尊敬和爱戴!”
如今,年过九旬的他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用医术和仁心,去消除病人的疾苦。
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陈康硅75年如一日,用行动诠释着这则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