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癌症不属于传染病,因为它既没有传染源,也没有传染途径。但一些致癌病*,却可能间接传染癌症。
近期,《柳叶刀·环球健康》上的一项新研究称,全球13%的癌症发病、万人的患癌,都得归因于各种传染性疾病。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项研究选用了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库的数据,样本涵盖了38种癌症共多名患者。在这些患者的肿瘤DNA中,研究人员共发现了23种病*、细菌。
其中传染量最大的病*、细菌依次是幽门螺杆菌(81万病例)、人乳头瘤病*(69万病例)、乙型肝炎病*(36万病例)和丙型肝炎病*(16万病例)。
该研究还分析了全球不同区域的状况,发现东亚地区,尤其中国,在传染性疾病致癌的问题上形势尤为严峻。
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是幽门螺杆菌和乙肝病*肆虐的重灾区。在中国,因传染性疾病致癌的病例总数有78万,占全球总数的1/3。其中属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就有34万例,属于乙肝病*感染的就有25万例,分别占全球该类型总数的42%和69%。
当然这与中国本身人口基数庞大有关,不过从标化发病率来看,中国幽门螺杆菌致癌的情况虽没有韩国、日本那么严重,但乙肝致癌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最为严重的。
现有的乙肝致癌病例大多是在过去中国还没有推广乙肝疫苗时感染上病*的,年轻一代的数据也许会有所改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对于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癌症,早期的防控有多么重要。
当心!这几种致癌病*会传染
●幽门螺旋杆菌
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细菌进入胃之后,会引发慢性活动性胃炎,还会增加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等疾病的风险,这些疾病都有可能诱发胃癌。
幽门螺杆菌一般通过口腔、唾液传播,所以家族聚集性显著。日常要注意公用餐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消*,聚餐时使用公筷,且少吃生冷食物,以免病从口入。
想要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最好方法有两个:一是减少外出就餐。二是在家就餐也得使用公筷。
有人就问了:一家人还用公筷,显得特别矫情。1月27日,网络上就发出倡议,为更好阻断疫情传播“公筷”用起来,如今,疫情还未结束,幽门螺杆菌对我们“虎视耽耽”,使用公筷,并不代表你特殊,而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考虑。
所以,不妨多买几双筷子备着,以后好做公筷吧~
●乙型肝炎病*、丙肝病*
乙肝和丙肝病*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癌症,但它们会诱发病慢性肝炎。病*性肝炎可能经由“肝炎——肝硬化——肝癌”三个阶段发展成癌症,大约有70%~80%的肝癌就是由病*性肝炎发展而来的。乙肝病*在东亚地区比较盛行,西方世界则多为丙肝病*。
乙肝病*主要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丙肝病*则以血液传播为主。目前我国已广泛推行乙肝疫苗注射,这也是防范乙肝病*感染的最有效手段。
●人乳头状瘤病*
人乳头状瘤病*,是宫颈癌的明确致病因素,99%的宫颈癌发病都与HPV有关,而有高达75%的女性在一生中都感染过HPV。
并非感染了HPV就一定会得癌症,大约有80%的HPV病*在感染后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有的患者可能有尖锐湿疣等轻症,剩下无法清除的高危病*加上持续感染才会增加宫颈癌发病的风险。
人乳头状瘤病*主要通过性传播。一般有多重性伴侣或者性伴侣有HPV阳性患者接触史的人,感染HPV病*的风险较大。目前通过注射疫苗可以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EB病*
EB病*,它与鼻咽癌、淋巴癌有密切相关,近几年有研究还发现EB病*与胃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癌症也有相关性。
EB病*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疱疹病*,它可以在人体的B淋巴细胞中长期潜伏,不会复制,也没有任何症状,直至被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时,EB病*就会被激活,造成感染,并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协作下可能诱发癌症。
EB病*主要经由唾液传播,尤其是成年人向幼儿的传播,所以成年人应尽量避免与幼儿亲吻,同时注意口腔卫生,聚餐时最好使用公筷。
另外,对于这些致癌风险的病*、细菌,除了控制接触之外,对于已感染的病*、细菌,一定要及时进行规范治疗,避免病情持续进展变成癌症。
参考资料:
1这8种病*会导致癌症发生,应该如何避免?.人民网.年3月30日
2幽门螺杆菌缘何惹病上身.科技日报.年5月21日
3乙肝发展成肝癌只需三步!这6个问题人人都该知道.健康时报.年8月21日
4HPV病*有多个亚型,并非感染就会引发宫颈癌.人民网.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