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新闻」
点击查看直播回放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4日消息(记者王洪旭实习生羊祖燕)器官捐献与移植,延续的是生命大爱。关于器官捐献移植你了解过吗?什么样的病人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移植后能活多久?7月30日,新海南客户端《医来啦》联合海南日报健康融媒工作室将推出健康科普系列直播第15期,邀请海医院院长、海南医学院移植医学研究所所长、海南省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毅,在线分享器官移植的科普知识,吸引了数万人观看。
追溯历史39年前就开始做肾脏移植
直播中,王毅院长带大家走进海医院(简称海医二院)器官移植门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器官移植病房等地,了解病人进行器官移植的诊治流程,同时就器官移植病人术前准备和术后风险进行介绍。
王毅院长表示,海医二院始建于年8月,医院,在农垦系统里面发展和壮大,二十世纪80医院就能够开展肾脏移植手术,这在当时医疗水平是很高的。年5月,该医院开展了第一例器官移植手术,也是海南第一例器官移植手术。
直播中,海医二院院长王毅(右一)看望器官移植术后患者,了解康复情况。记者王洪旭摄
自此之后,海医二院的医院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到年顺利通过国家器官移植资质审核,就获得了国家第一批器官移植资质,目前也是海南省首个也是唯一具备所有大器官(心、肝、肺、肾)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
挽救生命器官移植给生命第二次机会
器官移植,给病人的生命第二次机会。
直播中,王毅表示,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但这个治疗手段目前并不被大家所熟悉。医院开展的器官移植主要是大器官移植,包括心脏移植、肝脏移植、肺脏移植、肾脏移植。
在全国来说,能够开展的移植有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比如小肠移植、胰腺移植,患者的肠子太短了不行,不能消化和吸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小肠移植,这些移植技术现在开展都非常成熟,这些技术都能造福广大患者。
医院管理事务外,王毅院长也定期在器官移植科门诊坐诊,为有需要的病人进行诊疗和提供咨询。王毅说,有些患者不太了解的器官移植,患者人群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想做移植需要了解情况的病人;第二类就是做完器官移植以后,还需要来随诊,医生为其调理药物用量,了解病人的移植物功能恢复情况;第三类是现在有很多人想捐献器官,也可以到这里来进行咨询。
比如,去世以后想捐献器官,应该要履行哪些手续,应该跟谁联系,“我们现在很多的病人,很多的健康人群,鼓励其在去世之后能够捐献器官,挽救他人。”
直播中,海医二院院长王毅(右一)看望肝移植患儿,了解康复情况。记者王洪旭摄
目前,一些患者做完移植手术后,海医二院医生能对其进行远程回访,让患者将其检查结果发到海医二院,医生从网上给他调配药物就行。目前,海医二院医生能通过视频,很方便查看病人的基本情况、检验结果,综合评估和判断后,给病人做一个正确指导。
术后康复移植患者14天可出院
直播中,王毅院长带领主持人查看了移植病房里已经做完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其中,一位因为肝硬化而进行肝移植的患者表示,“做完手术已有9天了,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走了五六百米,早上走一次,中午走一次。”这位患者欣慰地说,医院的时候肝基本上硬化差不多,已经很严重了,很幸运等待配型合适的肝源,并在海医二院做了肝移植手术,手术后整体的状态还是挺好的。
王毅院长表示,医院开展的器官移植手术患者,一般都是14天就可以出院了,术后康复基本都很顺利。手术实施过程中,器官移植团队都努力精益求精,技术上做到精准细致,让这些病人做完手术以后,当天就可以下床,第二天就可以运动,同时要求患者一定要做运动,现在的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做得非常好。
“手术之前,我们就知道患者手术后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该做哪些事。”王毅院长说,如果病人都按照医生的指导去做,他们恢复就非常快,缩短了住院时间,还帮助患者节省费用。
割肝救子妈妈挽救孩子生命
当天,王毅院长还带领大家看望一名做了肝移植手术的患儿。该名患儿年仅一岁多,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造成肝功能不断衰退,直至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手术治疗是唯一治愈方式。患儿2个月时在外院施行了肝门空肠吻合(Kasai)术治疗,效果不佳,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移植是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标准治疗方法。
直播中,海医二院院长王毅(右一)看望肝移植患儿,了解康复情况。记者王洪旭摄
患儿母亲捐献一部分肝脏给孩子,通过肝脏移植手术挽救患儿的生命。从术后情况来看,该患儿已脱离呼吸机辅助支持,目前生命体征比较平稳。
直播中,主持人也采访了几位参加海医二院器官移植三周年庆暨第一届移友会的患者,看看他们一路走来,经历了哪些挫折,如何克服的。
其中,一位患者做肾移植已有4年。该患者早期慢性肾炎特别严重,后面也经过一些治疗,当时还年轻,后面就没注意,慢性肾炎变得越来越严重。年在海医二院做了肾移植,由王毅院长主刀手术,由于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术后恢复得非常好,感谢海医二院的医护人员。
另外一位患者,做完肝移植手术半年,目前状态比较好,经过这半年的恢复,他现在就可以开车,还可以跑步。“医院,感谢器官移植科的医生们,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该患者激动地说。
《医来啦》直播:海医二院院长王毅带领大家了解器官移植手术及科普知识。记者王洪旭摄
供体缺少全省多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
自年7月31日至今,3年时间,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完成各类器官移植手术共例,其中肝移植71例、肾移植例、胰腺移植2例、胰肾联合移植11例、心脏移植3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肺脏移植13例。开展海南省心脏移植手术、首例肺移植手术、首例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手术等,实现海南省内多个移植零的突破。
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11日,志愿登记器官捐献的人数已达到人。海南目前完成器官捐献例,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器官捐献38例。但是由于供体缺少,依然不能满足海南省器官移植患者的需求,全省目前有多名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
1、什么样的病需要做器官移植?
主要是终末期疾病
什么样的病需要做器官移植呢?王毅表示,用一句话来说的话,所有器官功能衰竭或者不能再用的器官,都可以进行移植。比如,植发也是移植的一种。
从疾病来看,主要是终末期疾病,如终末期心脏病、尿*症,终末期肝硬化,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矽肺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病症。
从技术层面讲,只要是器官功能衰竭了,就可以进行相关的移植。打个比喻,相当于汽车的一个4s店,哪个零件坏了就把哪个零件换掉,换一个更新的。
2、器官移植能存活多久?
九成患者术后存活超过3年
做过器官移植的患者,能存活多久?王毅院长表示,大器官的移植包括肝、肾、心、肺等。器官移植术后三年的存活率大概是90%。移植要获得长期存活,排斥是一个大障碍,只有解决了排斥问题,才能确保移植器官功能的持久、正常。因此,移植患者出院后,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急慢性排斥反应是很重要的。患者一定要坚持定期复查,以便于医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医生会通过观察化验数据的变化,重新评估免疫抑制剂方案是否合理,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迅速处理。因此,对于病人来说,实际上不用过多担心移植后排异反应等问题。
对于器官移植的病人来说,用了一些药物使其免疫力会降低,因此癌症的发生率要稍高于正常人。但现在有一个新的药物叫作雷帕霉素,如果说有患癌风险增高的病人,医生会使用这一类的药物,抑制肿瘤发生率,降低移植患者患癌率。
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他的性格会变得与器官捐献者相似吗?王毅院长表示:“网上有人存在这方面的担忧,实际上是不会的。可能有很多人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短时间就过去了,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其实器官是没有记忆。”
3、手术后如何应对排斥反应?
及时就医干预治疗
有很多人担心器官移植出现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器官丢失。对此,王毅院长表示,对于是否出现排斥反应,没有时间限制。因为排斥反应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是术后24小时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为术后6个月之内发生;术后六个月以后发生是慢性排斥反应。
因此,在出院前没有发现明显的排斥证据,同时符合出院的标准就可出院。即使出现排斥反应,也不用恐慌,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就医进行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