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肝实质回声增粗,呈弥漫性病变,表示已经有
TUhjnbcbe - 2022/8/11 18:46:00

经常有朋友问:B超检查提示“实质回声增粗”或“肝弥漫性病变”,是不是肝硬化了?

我会对他们说:这不能说明肝硬化。

他们会接着问:那是不是肝纤维化?

总之,先往大的怀疑,再往小了担心。

“回声增粗”、光点增强“、“弥漫性病变”、“回声不均匀”、“强回声”、“结节”、“钙化”等一众扎心的术语,把肝病患者弄得茶饭不思、坐立不安。

肝脏B超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穿透肝脏实质,声波在遇到肝内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探头接收反射波后,电子计算机会计算把反射波形成图像。

不同组织有不同的硬度和密度,B超的声像图是不一样的。

相当于有经验的人去市场买西瓜,总喜欢敲一敲,通过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不是熟透了:不成熟的和成熟的瓜的声音不一样。

当然,计算机处理的回声,和敲西瓜发出的回声,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可见于早期肝硬化,更多见于其他没有肝硬化、甚至完全健康的人。

之所以会有肝硬化的担忧,主要是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肝脏是非常细嫩而弹性的,跟“粗糙”这样的字眼联系起来,难免让人心里膈应得慌。

正常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肝小叶,呈多角棱柱状。肝小叶以中央静脉为中心,肝细胞向四周呈放射状规则排列。所以,正常肝脏的超声回声应该是均匀的,至于会不会增粗,取决于年龄以及是否曾经有过炎症等。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绝大多数器官,都会呈现逐渐衰老的变化。

内脏衰老的变化,我们从外表上是无法看出来的,只能通过功能来推断,如了解肝功能可检查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

但衰老不一定是不正常的,因为很多看上去衰老的人,其生理功能可以是完全正常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能够保持正常的原因之一。

既然不能从外表看出内脏的变化,那么,内脏发生的形态变化,我们也是无从知道的,只能借助于一些检查来间接的判断。

如果对内脏的衰老变化不太理解的话,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皮肤,特别是脸上和手上的皮肤。

年纪大的人和年轻人的皮肤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人年长以后跟自己年轻时的皮肤模样,是不一样的,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皮肤由细腻变得粗糙。

就像郭达和蔡明的小品说的一样,郭达说,你老了,原来的手,皮肤像“剥了壳的鸡蛋”,现在的手,变成了“砂纸”。

肝实质回声变粗糙,就类似这种感觉。肝弥漫性病变,则往往是肝炎发作时的声像表现,有时也是回声增粗的另一种描述方式。

这是在没有生病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肝实质回声增粗的状况。

如果是在有肝病的情况下,比如慢性乙型病*性肝炎,也会这样。

人在感染乙肝病*之后,在生命的某一个时期,肝脏总会发生一些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有时候人会感觉不到,所以,很多乙肝或丙肝病*携带者,从来不认为自己有过肝炎发作,但事实并非如此。

肝脏发生炎症反应之后,肝细胞的排列可能会被周围基质细胞的增值所打乱。

因为,炎症发生的时候,纤维化是会同时发生的。不过,不要看到纤维化就认为是肝硬化,纤维化是一种正常炎症的修复反应。

炎症伴随的纤维化,最终造成的后果,是肝细胞周围结缔组织比正常情况下要多一些。

这种情况,导致最后的变化是,从整体上看,肝脏的质地会比正常显得更为粗糙,从而导致B超报告单上的实质回声增粗。

早期肝硬化,在大多数时候,无法通过B超来诊断,但根据回声增粗的程度以及是否均匀,可以做出是否有硬化趋势的预测。

而如果是肝硬化,B超检查不单会有“实质回声增粗”的描述,同时可能还会有高回声结节、回声不均匀、门静脉增宽、肝缩小、脾肿大、腹水等表现。

要确诊是否有肝硬化还是肝纤维化,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比如肝脏的增强CT、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检测、血常规,还有最近几年比较热门的FibroScan检测肝脏的僵硬度(俗称“肝弹”)。

当然,最准确的早期肝硬化的检查,是病理组织学检查,那是诊断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金标准”。

最后,龙大夫提醒有这种问题的朋友,系统的查一下肝肾功能、血常规和甲胎蛋白,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个增强CT或MRI的检查。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必过分的担忧,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熬夜、饮酒、抽烟,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以后,每隔6~12个月定期复查一次就可以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肝实质回声增粗,呈弥漫性病变,表示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