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是否安全疗效又
TUhjnbcbe - 2022/8/3 8:49:00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一种由不同病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的终末阶段。肝硬化病理上以肝脏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和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脏变形、变硬形成肝硬化。肝硬化可由多种病因导致,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以病*性肝炎(又以HBV感染最为多见)为主,而在欧美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多见。

目前对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保护残存的肝细胞及对症支持疗法,但总体上疗效欠佳。肝移植被认为是肝硬化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供肝来源短缺、术后并发症多、终身免疫排斥等因素,极大的限制了肝移植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且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作为再生医学的“种子”细胞,目前已经在神经、血液、心血管、骨关节等多个系统疾病中做了有益尝试。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肝细胞,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国内有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周炳喜等观察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他们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2、4、8、12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移植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明显好转,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王娟等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他们对2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术后2、4、8、1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除PT在术后8、12周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4、8、12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移植后12周食欲改善者15例(71.4%),乏力好转12例(57.1%),腹水减轻11例(52.3%)。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该研究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和体征。

佟立新等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不同程度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他们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其中Child-PughA级6例,B级8例,C级6例,在常规保肝的基础上给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同期选择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Child-PughA级5例,B级9例,C级6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于术后2、4、12及24周观察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Child-PughA、B级患者:术后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升高,于12、24周较术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由术前平均62%±15%在24周上升至80%±17%,于4、12、24周较术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干细胞组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自第2周始均有下降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hild-PughC级患者:术后ALT、AST、TBIL、ALB、CHE、PTA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A、B级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C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该研究提示,经外周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Child-PughA、B级患者的疗效优于Child-PughC级患者。

张岁、贾蓓等评价了经外周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他们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2、4、14、24周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乏力、腹胀、食欲、腹腔积液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治疗时间延长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呈下降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呈升高趋势,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该研究表明,经外周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有效。

王平选取年5月1日至年5月31日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应用外周静脉注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第0周、4周、8周后的临床表现、体征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1~3周内水肿、乏力、尿少等症状有所缓解,4~8周内症状持续好转,其中试验组在第8周后肝功能合成指标(ALB)较治疗前具有明显的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效果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细胞治疗期间,安全且无不良反应出现。

该研究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凝血酶原的功能,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扩展阅读

近期两位明星因肝癌去世,从现在起带上干细胞养肝护肝吧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是否安全疗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