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分期诊治案例
对肝硬化腹水(鼓胀)认识,《*帝内经》指出:“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金匮要略》指出:“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可见肝脾疾病多为热因,而热多为湿热。肝受湿热所羁而致郁,肝失调达而气结,因而肝经脉络受阻,致肝血瘀阻日久而硬变,形成肝硬化。脾主运化湿热困脾,水湿不运,渍于脐腹,致脾水肿大;热久伤及阴液而形体消瘦。脾病日久,必及于肾,肾与膀胱,气化失职,致小便短涩。终致肝脾同病。肝硬化一旦出现腹水,非利水所能奏效。
肝硬化每因肝炎治疗未果演变而来,亦有酗酒等病,都能导致肝硬化,日久累及脾。故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所谓实脾,即清利湿使脾得以运化,水湿得以解除。肝气郁结,肝木横侮脾土,使病情加重。脾又反克于肝,互为因果。肝硬化早期很难发现,因为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只是觉得疲倦,右胁胀痛,大便多溏,食而乏味,肝功能检查亦无明显改变,因而忽视治疗。在临床中一出现肝硬化腹水,多为中晚期肝硬化。本病所致,长期慢性肝气虚极,脾津不布而生。水乃阴液,在临床上,不应见水而利水,利下伤及气阴而腹水复生,易伤肝功能加速衰竭。实践证明肝硬化腹水甚多如鼓、卧床不起、脐突,经西医结合外科,予以针刺放腹水,一次排出-毫升,患者即刻轻快,数日后腹大如故,待后二次后,患者极度衰竭病痛加重,即刻予以补液,适当能量抢救。现代临床医学切脾为保肝,亦是权宜之计,并非根治手段,为之缓解病势的发展。
中医不宜活血化瘀和过分行气,如十枣汤,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商陆、二丑等慎用。治疗应肝脾兼顾,清利湿热以护脾,益气和血以保肝,以生津代替利尿,以养阴代替化瘀,长期系统治疗阻止肝硬化的发展促使脾肿大的消失,以延长生命。
(一)、早期肝硬化
患者精神和健康状态良好,面色灰垢少华,形体多消瘦。病人自诉厌食口苦,全身倦怠,大便多溏,少有便秘。脉为弦细或弦实,舌体偏胖,舌质绛多覆以白苔,口苦不渴。肝区胀闷,时而有呃逆,但不明显,易怒嗜睡,厌油腻,午后有轻微低热,时而表现为个别患者,但不出汗,尿色*浊,或偶有巩膜轻度*染。
案例一
刘某男46岁,年4月10日初诊患者巩膜发*半年余,多方治疗无效,医院CT检查排除胆、胰病变,诊早期肝硬化,占位病变待除外。主证:面色黧无泽,巩膜*染明显,皮肤色*呈青铜色,皮肤瘙痒,精神萎靡不振,纳呆少食,脘腹胀满,背寒怕冷,倦怠无力,小溲淡*如浓茶样,大便溏薄色*,舌淡苔白腻滑润,脉沉缓。肝大右肋下0.5cm剑突下3cm,质较硬有块,表面不光滑,有触痛不明显,脾扪不及。
化验:*疸指数40u,谷丙转氨酶u,胎甲球定性试验阳性。
辩证:巩膜发*半年多,面色黧不华,皮肤色而青,为阴*证。然阴*亦由因湿热为病者。所谓*家所得从湿得之。可分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本例为慢乙肝,此为湿重于热,发*数月不退,背寒怕冷,苔白滑腻,脉沉而缓,证属阴*寒湿夹瘀之证。
治则:温化寒湿,化瘀除*。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30g附子15g肉桂10g苍术15g白术15g茯苓30g泽兰叶20g甘草5g水煎服,连服七剂。
二诊:年4月18日药后纳增胀减,但发*不见好转。此病为病程长,药轻难以速效,守方加减治疗20余日,身*由青暗转浅,巩膜*染渐退,小溲浅*,大便成形,精神饮食均如常。原方减量继服30剂,*疸尽退,诸症消失,舌淡苔白薄,脉弱而滑。复查肝功、转氨酶、胎甲球均为正常,B超肝大回缩至剑突下2cm,质略硬无压痛,表面不光滑。至此近8个月多之,发*已痊愈,待后内多次复查肝功一切正常。
按:发*证应首先辨证之阴阳,邪之寒热,湿之轻重。其要点在了解病程长短,色之明暗,苔之厚薄燥润,脉之太速不及。本案之脉舌证,及病程系阴*之证勿疑。然阴*证亦由湿热而病者,须查其真伪,关键了解病之久暂,苔之燥与润,不难辨别。
本患者46岁系中年,巩膜发*半年多,久病多虚多瘀,多夹瘀湿为患,察其舌,辨脉证,确属阳虚寒湿加瘀之证。遵故治阴*于寒湿中求之的治则。拟茵陈术附汤加泽兰叶30g、茯苓30g加大量。温化寒湿,祛瘀退*,使之药证相符,故服到满意效果。
(二)中晚期肝硬化
王XX男42岁,年4月20日曾去上海XX医院治疗二个月余,准备人工肝移植治疗等方法,待后不妥。自述乙肝10年前检查发现,近期诊断肝硬化,自觉乏力,腹胀纳差、胁痛、腰酸等。患者素健身高1.8米,体重斤,平素吸烟饮酒习以为常,面色晦暗,巩膜及皮肤有轻度*染,肝掌,胸前有3-4枚蜘蛛痣,肝未触及,脾在胁下2.5cm,腹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舌紫暗,苔薄白腻,脉沉弦。
辅助检查:肝功能ALTU/L,ASTU/L,HBSAg(+),HBeAg(+),HBcAg(+),HBV-DNA(+).胃镜提示:食道下段静脉曲张、胃炎,肝彩超显示:内部回声增粗、增强,脾左肋缘下2.3cm,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综观对本病的认识,本病为慢性乙型肝炎失治或误治后病情恶化的结果,由于病程长病机复杂,病情反复,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尤其以肝胆脾胃肾为主,当以肝病治脾,肝病治胃,肝病治肾的不同方法。在临床上,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脉证合参知犯何逆,予以治之,实践证明病情往往虚实夹杂,既有脏腑正气受损和功能失调的一面,也有邪气为患的一面。邪为患主要表现为痰湿困脾,瘀血阻滞和热*嚣张。在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要高度重视湿*瘀血,转机情况,观察发热情况,*疸是否加深加重,精神情况是否深睡,大小便是否正常,以便给治疗提供依据。
自年6月至今历时11年之余,做到治养结合,患者在生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心情愉快不烦恼,四时为乐,彻底忌酒,不吸烟,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在治疗上本着三分治七分养,注意节气时令改变,结合临床症状,予以配合治疗,所获得今天恢复健康,参加正常的工作。经11年的治疗一旦发现不同症状及时予以给药大都是中药水煎服,待急的症状好转停服。八味化瘀胶囊(口服药粉约斤)常年坚持服药不间断。
①祛湿化痰治则
脾失健运可生湿生痰,外湿亦可影响脾的运化,导致痰湿因脾,痰饮湿浊主要影响脏腑的功能和气机的升降,表现为头晕、咽有异物感、胃脘胀、干呕、嗳气、吐酸水、涎多、苔滑腻、脉弦滑等。因此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或用芳香化湿,选用藿香、佩兰、厚朴、扁豆。或淡渗利湿,运用茯苓、泽泻、猪苓、薏仁。或健脾祛湿,选用白术、苍术、山药。或滑热利湿,选用茵陈、金钱草。或化痰和胃,选用法半夏、陈皮、茯苓等。另服八味化瘀胶囊。
②活血化瘀治则
肝主疏化,藏血,肝气郁结,失其正常疏泄功能,可致气滞血瘀。肝硬化病人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瘀血阻滞表现,症见肝区痛、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肝掌、蜘蛛痣、鼻衄齿衄、舌暗、舌底静脉曲张、脉沉弦等。此为血热血瘀病机,肝硬化各种证型,病人可视其情况加入活血化瘀药物,水煎服。主要用丹参、桃仁、泽兰、虎杖、鳖甲等。另服八味化瘀胶囊粉10g一次冲服,一日一次。
③清热解*治则
不论是阴*病人,还是阳*出现,治疗上应视病人具体情况配伍清热解*药,此时注意两点:一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例如脾虚的要在健脾补气的基础上使用,肝胃不和的要在疏肝和胃的基础上使用。二结合肝功能的化验指标使用,例如ALT、AST升高者,选用垂盆草、五味子、茜草、豨莶草。CCT升高者加贯众、蚤休。热*、ALT/AST/CCT同时升高者,加苦参、败酱草、蛇舌草、溪*草。胆红素升高者酌加威灵仙、王不留、金钱草、路路通,另服轻量八味化瘀胶囊。
按:上述多法对该患者肝硬化治疗数年,不同时段变换治疗多味药物配伍水煎服,另服八味化瘀胶囊。总之困扰肝硬化病人的痰、湿、浊、热*和瘀血,或为六淫之邪或为病理产物皆为致病因。针对病因进行辨证施治是乃治病求本的一系列做法。
自拟:八味化瘀胶囊原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化裁,即?虫、水蛭、虻虫、蛴螬、三七、干漆、大*、桃仁。本方从先人至吾身历经百余年,临床验证对久病“血瘀”,缓效方可达到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其效应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祛其闭,实能抗肝纤维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西医所谓减少胶原蛋白含量。对肝硬化、脑血栓病、老年前列腺增生、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陈旧性肛裂、慢性肾小球肾炎病、鱼鳞病、卵巢囊肿、乳腺增生、面部*褐斑等,均能得到满意疗效。
探析:本方意在“缓冲补虚”,先祛其干着之瘀血,然而缓中。脾胃得以生机健运,气血化生、荣卫得以畅达,五劳虚极得以补,七伤自平。本方配伍严谨,分三型不同用量组方使之发挥临床应有的效应。
作者简介:王德连,男,萧县大屯镇人,副主任中医师,萧县大屯王氏内科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萧县大屯王氏内科流派工作室负责人,龙城医派学术研究会顾问。先后评为萧县名老中医、全省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称号,其工作室纳入安徽省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单位,擅长于中医内科、妇科等疑难杂症,一手创办萧县中医研究所,从事中医临床研究,在祖传中医偏方基础上,研制“王氏八味胶囊、王氏通痹胶囊”,广泛应用临床,疗效显著。其子王忠贝,副主任中医师,宿州市基层名中医,萧县张庄寨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整理《万育堂医集》书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