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医院/孙伟王文涛朱凯陈财忠曾蒙苏饶圣祥联影医疗/温喜喜
编者按肝脏MR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多种肝脏占位性病变如肝癌,肝血管瘤,或肝硬化小结节的检测和定性诊断中有着重要应用。常规肝脏动态增强检查采用并行采集技术,由于受限于患者屏气时间,常采用3~5mm的扫描层厚,对于部分小于1mm的肝细胞癌(HCC)或者体积小的非典型强化灶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难度。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基于联影光梭3.0T磁共振,应用以压缩感知为核心的光梭成像技术(unitedCompressedSensing,uCS)在肝脏等体素动态增强成像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临床研究与测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anJournalofRadiology》杂志上,这是行业内首个将压缩感知技术应用于肝脏等体素动态增强成像的研究成果[1]。
01实验设计
uCS与PI正面交锋
基于联影光梭3.0T磁共振,研究选择年5月至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医院98例病人,因已知或可疑的肝脏占位性病变而接受了肝脏MR动态增强检查。为确保图像信号的可比性和准确性,研究选择肝实质可呈现相对显著、均匀和长时间强化的动态增强延迟期,分别使用uCS技术和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Imaging,PI)进行3DT1-GRE扫描,这样两组序列相当于在同一期相进行图像采集,使得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扫描参数见表1)。其次,仅选择经病理诊断为HCC的患者,其他肿瘤不纳入研究范围。
表1.uCS组和PI组扫描参数对比
图像质量评价方面,由2名放射科从事腹部诊断10年以上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在不知晓患者资料的条件下单独阅片,分别进行图像评价。统计学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的正态性基于Kolmogorov-Smirnov检验,其中两组序列的肝脏-病灶、肝脏-门静脉和肝脏-肝静脉的相对对比度(RC)进行两两比较,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
02影像所及
uCS与PI成像对比
常规肝脏MR增强扫描采用PI并行采集技术,但随着并行采集加速因子增加,利用相控阵线圈的空间敏感度获得的额外图像空间信息,已经无法弥补数据采样减少而造成的空间信息不足,导致并行采集伪影与图像信噪比降低,限制各向同性扫描的使用。
研究应用以压缩感知为核心的uCS光梭成像技术,在屏气扫描方式下真正实现肝脏各向同性动态增强成像,获得空间分辨率为1.1mm×1.1mm×1.1mm的等体素T1加权成像,清晰显示肝实质、肝脏病灶、肝脏血管和胆道系统(图1)。图1.uCS组和PI组肝脏成像对比
相比PI组,uCS组等体素成像提供更薄的扫描层厚,最小化部分容积效应,提高肝脏胆道、血管的清晰度和病灶的显著性,更清楚显示病灶边缘。与此同时,uCS组在平扫和增强图像上,测量得到的肝脏-病灶、肝脏-门静脉和肝脏-肝静脉的相对对比度RC都大于相应的PI组(表2)。表2.uCS组和PI组肝脏-病灶、肝脏-门静脉和肝脏-肝静脉
相对对比度RC值测定03总结和讨论
uCS开启肝脏等体素动态增强成像新局面
如研究所示,uCS光梭成像技术在屏气扫描方式下,真正实现肝脏等体素动态增强成像,相比传统PI并行采集技术,显著提升空间分辨率。其中,更薄的扫描层厚最大化减少部分容积效应并提高图像对比度,对微小的占位性病灶评估效果更好。
此外,获得的等体素数据通过重建可以得到任何角度平面的图像,在一次肝脏对比剂增强实现动态增强成像和高分辨CE-MRA两种诊断信息,减少额外检查。其中,重建获得的肝脏血管图像,可以评估血管的解剖变异、门脉高压和肿瘤对静脉的侵犯等等。同时,三维容积成像改善节段解剖的分辨力,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评估病变与邻近胆道、血管结构的毗邻关系,实现肝脏病灶节段切除的精准规划。
综上所述,研究证实了在腹部动态增强T1加权成像中应用uCS光梭成像技术获得更高空间分辨率、等体素成像的可行性,为肝脏MR动态增强成像提供了更全面有效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WeiSun,WentaoWang,KaiZhu,Cai-zhongChen,Xi-XiWen,Meng-suZeng,Sheng-XiangRao.FeasibilityofCompressedSensingTechniqueforIsotropicDynamicContrast-enhancedLive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J].EuropeanJournalofRadiology,,:.DOI:10./j.ejrad..
编者:何家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