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治进展
TUhjnbcbe - 2021/8/18 3:07:00
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news/a_6185455.html

作者:陈世赓,周光文

文章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6(5)

摘要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病因尚不明确、以免疫异常反应为基础的渐进性肝脏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丙种球蛋白升高及循环中出现自身抗体等。超过1/3的患者在诊断时已进展为肝硬化,其中最为凶险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同时该疾病肝损害的特性和自然演变病程与传统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有明显的不同,诊断和治疗策略均有自身的特点。本文介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

20世纪50年代,Waldenstrom率先报道了1例年轻女性患者,体内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随着相似病例报道的增多,研究者发现这种肝炎好发生于女性,并且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与红斑狼疮相似,于是在年定义为“狼疮样肝炎”。随着进一步研究,不管临床表现还是自身抗体谱,这种肝炎均与红斑狼疮有着本质的不同,故在年又被更名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然而30年后,AIH的发病机制仍在被不断探索和研究,其诊断和治疗依然面临挑战。

一、AIH的流行病学和分型

AIH发病率较低,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为31.2/10万,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4,发病高峰期是儿童、青春期或40岁左右。

临床上是依据血清抗体不同而分型的,最为常见的分为两种类型:①AIH1型,其特征是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和(或)抗平滑肌自身抗体阳性,亦可出现自身抗体包括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和抗肝胰抗体阳性;②AIH2型,其特征表现为患者血清抗肝肾微粒体-1抗体或抗肝细胞溶质1型阳性。

二、AIH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AIH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有“分子模拟”、“基因易感性”和“免疫调节紊乱”等相关理论。

1.“分子模拟”理论:某些药物、病*含有与人体自身抗原很相似的抗原表位,当这些外界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活化部分抗原呈递细胞,使得具有相似抗原表位的自身抗原被呈递,进而受到自身的免疫攻击。

2.“基因易感性”理论:AIH的遗传易感性与在染色体6短臂上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区域的基因长链变异相关,特别是编码DRB1的等位基因。在我国、日本和墨西哥1型AIH患者的基因易感性来自于DRB1*和DRB1*的表达,这些等位基因可以编码人类Ⅱ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ajorhisto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