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专业”——遂医核心价值观
医院80周年院庆征文《前言》他们,是正在遂医挥洒青春岁月的医疗骨干、新生力量;
他们,带你走进遂医飞速更迭的今天,拥抱明天冉冉的希望;
今天,医院在职员工的笔端,医院走过的历程,医院真实的一面。在职员工征文—3不忘初心,不负芳华——致敬医院八十华诞作者:医院医务科周方萍如果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话,脑海里闪现出的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弹指一瞬间……”是啊,从年到年,整整30个年头过去了。从刚踏出校门一个懵懂单纯的小姑娘,到现在的人到中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回忆。医院息息相关。医院80周岁华诞,满腹的祝福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这些中专生毕业是包分配。医院报到的那天,面对着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完全陌生的同事,心里非常忐忑,希望自己能快速适应并融入这个环境。我到的第一个科室是传染科,那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来苏儿和过氧乙酸的气味充斥着病区的每一个角落,时刻提醒人们这里的一切都需要消*。那个年代没有护士执业证之说,刚分配的护士都要单独值班,我自然也不例外。在我单独上第一个主班(相当于现在的责任班)的时候,科室里收治了一位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人。他面容晦暗、形容枯槁,腹部膨隆,腹壁上曲张的静脉如蚯蚓般蠕动着,似乎血液很快就要突破皮肤的束缚,喷涌而出了。我马上去测量生命体征、采集病史。患者是个退休教师,他姓夏,来自我县偏远山区大洞源乡。他有三个小孩,其中一个弱智,妻子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很贫困。多年前患了肝炎,为了省钱就服用一些自己采的草药,没有接受正规治疗,慢慢发展成了肝硬化。他这一病对那个风雨飘摇的家来说,是雪上加霜。那时候传染科的病人很少,所以我有较多的时间与夏老师聊聊天。他告诉我,他妻子在家里还有很多农活要干,所以只身一人来住院,身边连个照料的人也没有。中午下班去食堂吃饭,想到夏老师还在输液,一时半会结束不了,中午得饿肚子了。考虑到他是肝硬化,不能吃粗糙的东西,我给夏老师买了碗面条。当我将面条送到他病房时,他非常诧异,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我觉得有点好笑,那么一点小事不用这么夸张吧!过后我就忘了。夏老师入院的第四天,我上前夜班。接班后巡视病房,发现夏老师精神很软弱,似乎与前几天不一样了。他告诉我已经托人带信了,医院,他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我忙安慰他,告诉他会好起来的。夏老师摇了摇头,我也知道这种安慰是苍白无力的。晚上九点左右,夏老师开始大呕血,此时他的家人也赶到了,瘦小的妻子和儿子站在床边手足无措。我也很害怕,我怕他呕的血会溅我一身。但我是当班护士,不能逃避。我只能强忍着恐惧,硬着头皮站在那儿。呕血停止的间歇,夏老师招手示意妻子靠近他,他用手指指我,冲我竖了一下大拇指,说:“她是个非常好非常善良的护士!”说完这句话后,他再也没讲过话。我倒了点温开水递给他漱口。忽然听到“噗”地一声,我回头看到夏老师的妻子和儿子双双跪在我面前,求我救救夏老师。那场景让我脑子一片空白,我想马上逃跑!“男儿膝下有*金”啊,而我又回天乏术。我转身扶起悲痛欲绝的母子俩,无言以对。当晚十一时,夏老师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面对着夏老师的遗体,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没想到他的临终遗言不是安排后事,竟是一句夸我的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竟让一个病人如此感激,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医院各个科室之间轮转,夏老师的话一直在激励着我。年,医院第一次使用竞聘的方式从护理队伍中选拔护士长,我参加了而且成功竞聘,我开始任科室护士长。当时在传染科,恰遇非典开始肆虐。这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教科书上没有相应的内容。为了学习相关的防护知识,只能运用网络了。我天天下班后就上网去搜索,搜防护服的穿戴知识,搜消*隔离知识。第二天早上在科室传达、示范。根据形势不断变化,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准备隔离病房。当时北京的疫情非常严峻,我主动报名成为赴京抗击非典的后备队员,随时准备背起行囊去支援小汤山。这是夏老师在激励着我。年底,医院根据临床工作需要,脑外科独立成科。我带领一队人马组成脑外科护理团队。那时的车祸很多,脑外伤病人很多,病情重,变化非常快。要求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巡视病房一圈,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