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除了LDVT和PE,你还知道哪些VTE
TUhjnbcbe - 2021/4/2 6:30:00
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通常指下肢主要深静脉内的血栓(LDVT),但除此之外,还有肌间静脉血栓、肝门深静脉血栓等多种深静脉血栓类型。随着临床对静脉血栓疾病的深入研究,肌间、肝门、脾、肠系膜等部位的静脉血栓治疗策略也逐渐明确,具体内容如下:

肌间静脉血栓

肌间静脉血栓是指小腿比目鱼肌及腓肠肌静脉丛血管内的血栓,是下肢DVT周围型的一种,约占下肢DVT的17%,占远端DVT的一半。肌间静脉血栓可向近端深静脉蔓延,导致近端DVT或肺栓塞等不良后果。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存在一定争议,主要在于出血风险和抗凝治疗获益的权衡。

《腹部及外周静脉血管超声若干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推荐:对于急性孤立性周围型血栓合并血栓进展相关危险因素者(血栓长度>5cm,直径>7mm),建议立即抗凝治疗。

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血栓(PVT)是胰腺炎、肝硬化、肝胆等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也是手术切除脾脏的已知并发症。肝硬化患者PVT患病率为5%-20%,年发病率为3%-17%。对于PVT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何时启用抗凝治疗及如何应用抗凝药物均需谨慎评估风险和获益。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推荐:肝硬化PVT抗凝治疗的主要适应证为急性症状性PVT、等待肝移植、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伴有近期出血史、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肝硬化PVT患者应暂缓抗凝治疗。

《美国胃肠病学院临床指南:肝、肠系膜循环障碍》推荐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所有非肝硬化、急性症状性PVT患者推荐首选抗凝治疗.(证据质量:低,推荐等级:强)以下几种非肝硬化慢性PVT患者推荐抗凝治疗:1)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的证据;2)血栓进展至肠系膜静脉;3)既往或当前合并肠缺血。(证据质量:极低,推荐等级:条件)

脾静脉血栓

胰腺炎是导致脾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Meta分析提示,胰腺炎相关脾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14.1%,急、慢性胰腺炎相关脾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分别为22.6%、12.4%。脾静脉血栓也是肝硬化、门脉高压以及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胰腺炎相关内脏静脉血栓诊治专家指导意见》推荐:对于胰腺炎合并孤立性脾静脉血栓、未累及肠系膜静脉、无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患者,可继续胰腺炎的原发病治疗,暂无需抗血栓治疗,但需要密切监测血栓动态变化;若胰腺炎患者内脏静脉血栓累及肠系膜静脉且存在肠缺血表现,应考虑积极抗凝治。

肠系膜静脉血栓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一般是指肠系膜上静脉内的血栓形成,包括向门静脉或脾静脉的蔓延,是肠系膜缺血的一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常出现于中年患者,有时具有数天的轻度症状,与血液高凝状态、肝硬化、严重的胰腺炎、腹部创伤或晚期恶性肿瘤有关。

《中国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所有肠系膜缺血的患者,在无禁忌证条件下,均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这一治疗过程通常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进行。

无腹膜炎或病情未见持续恶化条件下,肠系膜静脉血栓通常选择抗凝等保守治疗。否则仍应考虑手术。(推荐等级:1B)

关于肌间、肝门、脾、肠系膜等部位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专家意见逐渐增多,提示着临床对静脉血栓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除了LDVT和PE,你还知道哪些V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