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风湿免疫科张晓主任应邀,在风湿免疫科、肝病科和病理科共同参与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云论坛”上,演讲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话题。自身免疫性肝炎国际国内均有大致相同的诊治指南。一线治疗:激素,或激素+硫唑嘌呤;二线治疗:吗替麦考酚酯、6-巯基嘌呤;三线治疗:环孢素、他克莫司、生物制剂。这几招下去,如果还控制不住病情,就只能等着评估肝移植的时机(肝脏衰竭)。目前临床上,虽然多数(还不是绝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按照这“三把斧”是可以控制病情。但在实际临床中,确实还有为数不少的顽固性、进展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用这“三把斧”并不能让病人达到疾病缓解,而只是控制在疾病中等活动状态,延缓几年达到肝硬化、肝衰竭。这些病人就像年代以前,还没有引入IV-CTX治疗时期,只靠激素或/和硫唑嘌呤来治疗IV型狼疮肾炎,几年后病人就进入终末期肾病:死亡、终身透析or肾移植。还有一些“胆汁性肝硬化”的病人,疾病是静悄悄的发展,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是肝硬化了。运用风湿免疫科的临床思维:能否让这些“只能在”绝望中多挣扎几年的病人获得缓解?能否让这些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病情已经到了“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人逆转病情,解除门脉高压呢?今晚围绕着这个思路,演讲的题目是《思维奔溢地谈:自身免疫性肝损害的药物治疗》,PPT放上来供风湿免疫科、肝病科、消化科医生参考和讨论。“思维奔溢”是精神病科的一种症状。这个题目提示,其中的内容就像精神病一样,提出一些美国和欧洲的洋专家们,可能想都没法想象,更可能不会认可的思路。所以大家参考参考就行,如果不能理解就别太当真。本课件旨在提供参考和诱导大家的深入思考,共同去寻找一些方法,力图挽救这些在绝望中等待命运安排的病人。
本文来源于:杨氏书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