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医科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规律。利用中西合璧创新的理论体系,以回医哲学“真一七行论”、“四体液论”为核心理论和根本特色,形成中回医科,开展了内科疾病的诊治,主要围绕心悸、胸痹、头晕、头痛、不寐等心脑血管病;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胃痛、呕吐、胃痞、腹痛、腹胀、胁痛等消化系统疾病;虚劳、消渴等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治。同时本科室还开展了针灸、推拿、刮痧、药熏以及高原所特有的回医岩盐芳香氧疗法。
近期,中回医科利用中医辨证论治,成功为一静脉曲张患者规避了手术,减轻了静脉曲张及肝硬化带来的痛苦,分享医案一例:
?患者:苗X,男,67岁,入住外科。
?主诉:左下肢蚯蚓状团块40年伴疼痛、肿胀,加重半月。
?现病史:缘于入院前40年开始出现左下肢内侧蚯蚓状团块,呈紫蓝色,站立时明显,卧床休息可消失,影响活动、伴疼痛、瘙痒,一直未予诊治,团块逐步增大。近15天疼痛、肿胀加重。小腿皮肤色素沉着,行走时觉左下肢酸胀感,有疼痛,有肢体麻木,下肢肿胀,未见破溃,无出血。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正常,睡眠尚可,二便如常,体重未见明显下降。
?入院诊断:1、下肢静脉曲张;2、肝硬化;3、2型糖尿病;4、胆囊结石。
?西医治疗:保肝、活血、消炎等对症治疗,具体不详。
?中医会诊:患者腹胀、左下肢疼痛伴瘙痒,纳一般,二便正常;脉:细弦,舌:暗,苔薄白。
中医治疗
一诊(-9-2):*芪、*参、当归、川芎、桃仁、水蛭、三棱、莪术、紫花地丁、地龙、金银花、蒲公英。3剂,颗粒剂,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9-5):患者下肢疼痛感减轻,下肢静脉红肿略退,腹胀感减轻,余证稍减,舌暗苔白,脉细弦。予上方加龙胆草,余未变。5剂,煎服法同前。三诊(-9-10):患者下肢疼痛感减轻,蚯蚓状团块变软,腹胀感明显减轻,下肢肿减轻,未行手术,症状改善,出院带药,方剂同二诊,煎服法同前。按语:中医遵循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原则。患者静脉曲张伴肝硬化,患病时间较长。中医认为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气虚血运欠佳,气随血脱,阳气受损。阳虚生寒,外不可固护腠理,温煦肌肤,则畏寒,手足不温;内不可蒸腾气化、运化水湿,水湿流溢四肢肌肤,故手足肿胀;阳气不足,推动无力,则机能活动减退,故倦怠气短,脉细;血运不佳,瘀血停滞,故肌肤甲错,舌暗。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患者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致肝脉瘀阻;另一方面,肝气郁结不舒,气机不畅,气不行水,或横逆返脾胃,脾胃运化失司,以致水湿停留,水湿与血瘀蕴结,日久不化,痞塞中焦,便成鼓胀,综合考虑诊断为肝气郁滞,气滞血瘀证。治疗以活血化瘀兼疏肝理气为主,以五味消*饮随证加减。方中用*参、*芪甘温,益气托*为主;用活血通络祛瘀要药当归、川芎、桃仁、水蛭、三棱、莪术、地龙等联合祛瘀,去旧留新,增强血液循环,同时能行气利水。热*内蕴,予金银花、龙胆草、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等清热解*,以共疏肝理气、泻肝胆湿热。
来源:医院品牌发展部
采编:青海健康网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