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兴起,国内外陆续有关于干细胞临床应用的报道,但多局限于短期的疗效观察,缺乏严格的对照。
本研究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输注移植联合传统的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方法,对其治疗后半年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方法
选择年10月至年3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57.4岁。12例患者均为乙型肝炎肝硬。
所有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均给予传统控制水钠摄入、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内科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另选择15例同时间段该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6.8岁,只给予传统内科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
流程
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
2、分离和鉴定
3、脐带干细胞分离
4、脐带干细胞鉴定
5、移植方法
6、疗效观察-观察指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临床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于细胞移植术后1周、4周、12周、24周肝功(AI。T、AST、TBilAlb、CHE)和B超等。
结果
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
经分离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大小均匀,呈长形或梭形。经全自动细胞计数仪检测,问充质干细胞活率约为93%,高于业内85%的要求。
培养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结果CD29+、CI-Y)0+、CDl05+、CD34和CD45一等表面标志物提示目的细胞的比率分别为99.9%、99.9%、99.8%、99.9%和98.()%,符合目的细胞不低于95%的要求(图1)。
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
在接受干细胞治疗的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中,腹水、腹胀、下肢浮肿、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治疗后24周左右,试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试验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阐述其睡眠质量明显改善,4例患者出现面容好转。
肝功能变化
在干细胞治疗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中,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治疗后12周时,试验组肝功能指标评估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白蛋白变化尤为明显,预示试验组肝脏储备功能改善良好,干细胞对患者肝脏功能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
在治疗24周时,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1)。
不良事件与安全性
在所有接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中,移植成功率%,术后出现发热反应3例,均不超过38℃,未给予处理,8h后自动消退;出现精神亢奋1例,次日恢复正常;未发生感染和白细胞下降等情形。
讨论
本研究对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使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静脉输注移植治疗,治疗后随访结果显示,接收干细胞治疗的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腹水消退,腹胀、下肢浮肿减轻、食欲和体力改善明显;肝功能较治疗前也有明显好转,且较对照组改善具有显著差异性。
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安全可行,并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对肝组织功能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脐带间充质于细胞具有干性维持良好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