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7月28日讯(记者刘迅通讯员李蓓实习生刘玉)72岁老人肝硬化多年,“牵连”肝脏长肿瘤不说,脾脏、胆囊、消化道血管出现一连串问题,随时有癌变且大出血风险。医院南京路院区肝胆胰外科主任蔡常春冒险一搏,为老人一次微创手术解决4个大问题,避免多次手术。今日,老人复查各项指标不错,连向医生表示感谢。
72岁的黄婆婆年轻时查出肝炎,后发展为肝硬化,且长达30多年。上月,她检查时意外发现肝脏上有一个包块,同时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都比正常值显著减少。随后,黄婆婆慕名来到医院就医,详细检查发现老人不仅肝脏上有个3公分的包块,更发现一连串棘手问题:脾脏块头严重肿大,足有常人的6倍,此外还有胆囊结石、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症等。其中,门静脉高压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极易引发消化道大出血。
“这些问题接连出现,都根源于多年严重的肝硬化。”该院南京路院区肝胆胰外科主任蔡常春分析,如果分次手术,得3次才能解决老人问题,但老人年纪大很难耐受。再三权衡,蔡常春主任决定冒风险,挑战高难度一台微创手术同时连拆4弹。
按照先做无瘤和无菌手术原则,婆婆手术时,蔡主任在其腹部打了5个“钥匙孔”。在腹腔镜下切除巨大脾脏,脾脏内毫升残血通过回收,全部回输患者体内。随后,结扎、离断食道胃底“怒张”的血管。第三步,在腔镜引导下小心切除曲张血管环绕的胆囊。而最后一步,也是手术最难的肝肿瘤切除。由于瘤体藏在肝脏右上后部,暴露困难,专家只能轻轻抬起肝脏,在B超引导下定位肿瘤位置,一点点将这枚“不定时炸弹”切除。病检发现,肝肿瘤已经发展至癌前病变,幸亏及时手术解除了危机。
术后第1天,婆婆便能下床活动,目前肝功能等各项指标都正常,已于近日出院。
蔡常春主任表示,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室将腹腔镜技术广泛运用于各类肝、胰、脾及胆道疾病的治疗,八成以上手术实现微创。即使是危急重症,小孔里也大有“用武之地”:微创全肝尾叶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保脾胰体尾、左右半肝切除、巨脾及部分脾切除、腹膜后肿瘤切除等,创伤小,恢复快,让患者免受开腹之苦。
第七届“暑期健康公益行”活动启动一个月以来,医院派出知名专家团队先后深入社区、工地、革命老区等地开展多场义诊咨询、疑难病例会诊查房、专科技术帮扶等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健康难题。据悉,活动将持续到8月31日,期间办理入院手续住院手术患者,住院总费用个人自付部分超过元以上,按住院总费用个人自付部分的10%给予优惠,最高优惠金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