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肝豆状核变性是什么发病率是多少此病一般发
TUhjnbcbe - 2024/9/14 16:40:00
北京白癜风治疗技术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导语:肝豆状核变性(HLD)是年由肝豆状核变性(Wilson)首次提出的。该疾病为铜代谢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铜代谢紊乱所致的肝硬化和基底神经节损伤。从分子水平对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01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率是多少?一般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1、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率是多少?

全球WD的发病率为1/3万~1/10万,致病基因载体约为1/90。该疾病在中国更为普遍。青少年中WD发病率比成人更高。如治疗不当,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它也是一种能够治疗的少数神经遗传性疾病。重点在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2、肝豆状核变性一般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一)、肝型

(1)血清转氨酶持续增高,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补偿性或代偿性)。

(二)、脑类型

(1)运动障碍:经常出现舞蹈,或者是异常步态等;(2)口颚肌张力障碍:唾液分泌障碍,说话困难,嗓音低沉,吞咽困难等;(3)其他精神症状。

(三)、其它类型:主要原因为肾脏损伤、骨关节肌肉损伤或溶血性贫血。

02肝豆状核变性致病机制是什么?疗效表现如何?多发病于哪些年龄段?

1、肝豆状核变性致病机制是什么?

正常的人每天从肠子里吸收少量的铜。白蛋白与血液中的铜结合得比较松散,肝细胞与2-球蛋白结合得比较紧密,形成具有氧化酶活性的铜蓝浆蛋白。其中90%的铜在循环过程中与铜蓝蛋白结合,铜参与了许多重要生物酶的合成。铜会由和汗液从各器官中排泄。

血清中过多的游离铜沉积在肝脏,导致肝硬化。铜在血液中分散并沉积于多种器官,而肝细胞溶酶体无法将其保存。在基底神经节中,神经元和它们的正常酶运输对无机铜毒性尤其敏感。铜会在大脑皮质和小脑齿状核中沉积,也会引起症状。

2、疗效表现如何?多发病于哪些年龄段?

这种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春期,在成人中发病较少。发病率主要集中在5~3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疾病进展缓慢,有阶段性缓解或加重,且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如下:

(1)神经学症状

神经症状包括锥体外系损伤、舞蹈样运动、手足运动、肌张力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运动迟缓、震颤及肌强直。颤动可能是静止的,但是不像帕金森病那么缓慢和有节奏。

(2)异常肝

肝硬化累及肝脏时,有的可出现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炎。大部分患者出现了肝损害症状。肝硬化,脾肿大甚至腹水都可被发现。急性肝衰竭可导致严重肝损伤,病死率高。脾脏增大可导致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3)眼部色素环

眼部色素环是该病的重要标志,发病率在95%以上。环形山位于巩膜和角膜的交界处,呈绿棕色或深棕色,宽约1.3mm。铜在弹性薄膜上沉积而成。肾损害可引起肾病、微量蛋白尿、氨基酸尿等肾功能改变。不正常的钙磷代谢易引起骨折和骨质疏松症。皮肤下的铜质沉积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和变黑。

03如何进行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经常做的有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

(1)血尿常规

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WD患者,可出现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减少,尿常规镜检,一般可以发现血尿以及蛋白尿等。

(2)肝肾功能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改变,如血清总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肝硬化晚期等。肝脏切片检查发现铜含量过高,约为正常人的5倍。肾小管损伤后,可出现氨基酸型糖尿病,或有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蛋白尿。

(3)基因诊断

其致病基因的突变部位和突变模式比较复杂,不能取代传统的筛选方法。如果不能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断,或筛查患者和基因携带者,应该考虑进行基因检测。

以青春期发病、锥体外系症状、肝脏疾病征象、角膜眼病、阳性家族史为依据,诊断并不困难。CT,MRI双侧晶状体区域对称性改变,血清铜蓝蛋白明显下降,尿铜排出量增加,更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对诊断困难的病人,应进行肝脏活检术检查。

04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可以采取手术,d-青霉胺(PCA)是首选的药物

1、药品治疗

目前主要有两种药物能驱使铜并阻止其吸收。其中之一为络合剂,能强烈促进青霉胺、二巯基丙烷磺酸钠、二巯基琥珀酸等铜离子在体内的排出,另一种为防止肠内吸收外源性铜,如锌剂、四硫钼酸等。

(1)d-青霉胺(PCA)

这是治疗这一疾病的首选药物。这是一个很强的金属螯合剂。肝内无毒复合物的形成,促进了其在组织沉积部位的清除,降低了铜的毒性。由青霉胺与组织中类似物质合成青霉胺铜化合物并排尿。药物口服后容易吸收。该药的副作用包括恶心、过敏反应、重症肌无力、关节疼痛和无疱疹。有些可导致白细胞减少和再障贫血。

(2)二巯基丙磺酸(DMPS)

DMPS5mg/kg,ml,静脉滴注,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间隔1-2天连续注射6-10疗程。副作用以厌食、轻度恶心呕吐为主。

(3)三乙烯羟基四甲胺(TetA)

类似于d-青霉胺,TetA是治疗难耐青霉胺的主要药物。副反应少,但药源难,价格高。

2、手术处理

重度脾亢患者可以采用脾切除术,严重肝功能不全者考虑肝移植。

3、预后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影响较大。后期治疗基本无效,少数进展迅速、神经损伤严重的病人不治疗预后不良,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结语:患有此病,需要加强生活护理。对病人进行休闲理疗及各种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身体状态,如睡眠、饮食、运动及感觉,强化病人的心理辅导与干预。精神卫生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肝豆状核变性是什么发病率是多少此病一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