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肝病需要重视,除了大家熟悉的病毒性肝炎外,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慢性肝病虽然没有传染性,但危害不小,笔者多年来致力于各种慢性肝病的治疗,总结出“药物、心理、饮食、运动四位一体”治疗慢性肝病的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对症才能下药
“审症求因”是疾病诊治的关键,但很多时候通过检查不能明确诊断,需要仔细询问病史,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审症求因就是要辨析症状(包括舌苔和脉搏)得出“寒”“热”“虚”“实”之病因,以其“圆机活法”。
笔者长期跟随王育群教授学习,建立了“活血化瘀”治疗肝病的学术体系;跟随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学习,提出了“补虚化瘀”的治则。临床运用“补虚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特别是运用“补虚化瘀法”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连续四次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学三等奖、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圆机活法”的运用在脂肪肝患者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化痰祛湿时,一定要顾护脾胃;吃膏方也是肝病稳定期患者调养的一个很好选择,且选择药物要补中带清。治疗肝病要中西并重,抗病毒是西医的强项,而中药的介入能更好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特别是在抗纤维化、抗肿瘤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者,“调免1号”则可以通过调气活血,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脂肪肝患者,中医中药纠正体质偏差,无论是对胖型脂肪肝患者减脂减重,还是瘦型脂肪肝的调节脂肪分布都有很好的作用;对于肝脏肿瘤患者,在使用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时候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副作用,通过中药辨证,增强患者耐受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情绪需要引导
在临床中,大部分肝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伴有情绪的改变,因此针对伴有情绪障碍的患者,一定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辅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显著提升生存质量。
有不少人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就喜欢吃食物,但因此加重了脂肪肝发生的概率,这就需要做好的心理指导,并可以采用中医的导引和音乐疗法进行疏导缓解。心理疏导也包括对患者进行科普宣教和干预,不轻信网传,不擅自食用保健品,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肝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疲乏、睡眠障碍、压抑、焦虑、精神不集中、悲观失望、肝区不适的等情绪改变和伴随症状。笔者和团队创制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慢性乙肝中医生存质量量表(测试版),该量表模型由肝经领域、肝络领域、情志领域和部候领域四个部分组成,量表的建立注重评价症状体征、人体心理、生理各种功能,充分考虑生存质量各个层次指标的评价,体现中医是整体的、系统的、社会的医学,并已经运用于临床。
饮食有大讲究
目前由于社会环境、饮食结构的改变,肝病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呈年轻化的表现,过长工作时间,不规律和结构不良的饮食,导致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脂肪肝同样也有引起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风险,如果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诱发肿瘤的风险不比乙肝低,并且随时间推移,会伴发代谢紊乱而导致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而且脂肪性肝炎的患者肠癌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高出4倍,“管好嘴”成为脂肪肝诊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脂肪肝患者的饮食,实施总量控制的原则,要荤素搭配,单纯的素食或荤食的减脂方式并不可取,食物分时段服用,给每个患者按体质制定个体化食谱,让减脂更为顺畅。
对于不同肝病的不同疾病阶段,有不同的饮食方案。肝功能急性损伤的患者,要以清淡饮食为主,所有补益类的食物都是不合适的,应忌食羊肉、韭菜、龙眼、荔枝、芒果等热性食物,在急性期要摄入蛋白质,以有鳞的鱼、虾、精肉、鸭肉、牛肉等容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较为适宜,但不可过量,做法上以蒸、煮、炖为主,避免煎炸,以免增加肝脏负担。新鲜蔬菜、水果能为肝脏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是饮食上必备的选择。肝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可运用茶饮方或者食谱药膳来进行日常调养。
运动量力而行
合理的运动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精神舒畅。对于肝病患者来讲,如果处于肝功能损伤阶段(肝功能异常),患者需要静养,运动暂时是不合适的。而在疾病的恢复期,适量的运动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太极拳、八段锦、养生操等,可以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祛病防病、心身和谐。特别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讲,运动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应主要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至步/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做广播操等,这类运动对脂肪肝患者降脂减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效果较好。运动要考虑自身的基础情况,切记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