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指的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以后,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感染乙肝病毒后,可以发生急性自发性清除,部分可以转为慢性携带者,感染乙肝病毒以后的疾病状态,可以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活动性乙型肝炎、甚至有可能是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表现。
乙肝病毒比较顽固,目前没有特效的方案,可以在短期内有效的干除病毒,所以需要对乙肝病人做好定期复查,及时评估病情,必要时进行积极的抗病毒,保肝护肝等综合性治疗,防止出现终末期肝病的发生。
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正规的治疗,乙肝可能会逐渐进展发生,所谓的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预后比较差。
01感染乙肝后,身体会有哪些症状及表现?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表现为黄疸,肝部疼痛,疲劳乏力,食欲下降,厌食,呕吐,蜘蛛痣等。
1、黄疸:因病毒、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患上乙肝后,由于患者的肝脏功能被破坏,导致处理胆红素的能力降低,就会产生黄疸,通常会引发眼白,皮肤,尿液,汗液等体液发黄,黄疸越深,意味着病情越严重。
2、肝部疼痛:患者肝功能异常导致肝部病变,通常表现为肝部刺激,尤其在生气劳累后,疼痛感会更加强烈。
3、疲劳乏力:乙肝病毒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肝功能,还会影响患者全身的机能,患者通常会出现消化不良,并伴有四肢或全身水肿的现象,因此常常感觉到疲劳、乏力。
4、食欲下降:由于肝部的病变,导致患者胆汁分泌量减少,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对脂肪的吸收能力下降,还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导致食物无法消化排出,从而出现厌食的症状。
5、蜘蛛痣:肝功能受损导致肝脏无法代谢多余的雌激素,导致雌激素不断增高,皮肤就会出现“蜘蛛样”毛细血管扩张表现。
02什么是乙型肝炎“大三阳”与“小三阳”?
我们知道,病毒如同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一样,一旦侵入人体,机体的免疫系统就有可能对之产生反应,并产生某种特异性很强的免疫物质抗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也是如此,它入侵人体后会产生相应的三种抗原和抗体,形成对应关系。
这三对抗原抗体是:
1、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
2、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Ab)。
3、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HBcAb)。
由于核心抗原(HBcAg)在血液中出现时间很短,不易被检测到,而且其临床意义不太重要,医院中,只检查血清中除核心抗原以外的其余五项指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对半”。
这些项目只要有一项阳性即表明患者曾经或正在被乙肝病毒感染,只是阳性项目不同、感染症状不同而已,根据感染和产生抗体的不同,一般将乙肝感染者分为“大三阳”和“小三阳”。
为简单表达这个概念,五个实验项目依次为:
1:HBsAg。
2:HBsAb。
3:HBeAg。
4:HBeAb。
5:HBcAb。
当1、3、5项阳性时,为“大三阳”,当1、4、5项阳性时为“小三阳”。
其实他们的共同点是HBsAg和HBcAb同时为阳性,如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宜适当隔离并接受抗病毒治疗。
如果是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体内病毒活性低,如果没有肝功能异常,可以不治疗,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
“大小三阳”只是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数量和活跃程度的一个数据,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他们并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感染者,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可能为乙肝患者,应尽快就诊,积极治疗,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
03李兰娟院士:针对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或许需要更加积极
对未发生肝硬化的人群
过去认为:乙肝病毒DNA载量够高,转氨酶出现异常并大于正常值两倍,持续时间为6个月以上,建议抗病毒治疗。
现在认为:只要能够检测到乙肝病毒DNA,并出现肝功能异常,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建议抗病毒治疗。
已经发生肝硬化肝癌的人群
抗病毒治疗是延缓病情继续进展的关键,建议抗病毒治疗。
重视具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肝癌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对于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只要能够检测到乙肝病毒,DNA而且年龄大于30岁都应该抗病毒治疗,这一点过去和现在是统一的。
重视肝脏存在炎症人群
过去认为:出现肝功能异常,而且肝脏存在中重度炎症,建议抗病毒治疗。
现在认为:只要发现肝脏存在中重度炎症,且乙肝病毒DNA阳性,都应建议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