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病重的路遥托朋友带口信儿给他最信任的四弟王天乐,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里,他希望四弟可以陪伴照顾他。
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路遥都很依赖王天乐,很多人都知道在路遥所有亲人中,他最看中四弟王天乐。
路遥但见过王天乐后路遥却大发脾气,不顾修养在医护人员面前放声大哭。据当时陪护路遥的朋友航宇说路遥十分气愤的指责王天乐要“害死他”,并要跟王天乐断绝关系。
路遥是个颇有距离感的人,给不熟悉的人的印象是矜持而冷淡的。所以即使病痛折磨下痛苦不堪,他也极力维持良好的形象,情绪如此失控极为罕见。
王天乐又是他帮助最多,也是帮助他最多的弟弟。
他曾在作品中说过,“有关我和弟弟天乐的故事,那是需要一本专门的书才能写完的。”也在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写明——“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
由此可见,路遥与王天乐的兄弟之情十分深厚。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对兄弟失和呢?
王天乐路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西清涧县,他有兄弟姐妹八人,路遥是长子。
童年时家中贫穷子女众多,为了减轻些负担,也为了陪伴与大伯共同生活的老祖母,父母将7岁的路遥过继给延川县郭家沟的伯父。
他聪明勤奋,读书很好。原本伯父是不支持路遥念初中的,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才勉强同意。路遥也因此负担了更多的家庭重担。《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苦难经历,几乎是路遥都走过的路。
年路遥初中毕业,正赶上特殊时期,为了出人头地,19岁的路遥积极参加运动,被选为群众代表,成为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但是谁也没想到当时的形势瞬息万变,路遥的官没做多久就从延川县城又回到了郭家沟小山村,恢复农民身份。
这段时间是路遥人生中的低谷,但他没有消沉太久便振作起来,重新定位改变命运的方向。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路遥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从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人。
路遥回到郭家沟后与曹谷溪结识,并认识了北京来的知青陶正、林达。他们为他推开了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林达还成为他的妻子,在路遥最艰难的日子里始终给他最坚定的支持。
路遥与林达年,路遥进入延安大学读中文。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陕西文艺》做编辑,期间继续文学创作。同是这一年,远在老家的路遥的四弟王天乐高中毕业进入当地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兄弟两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书写着各自不同的人生。但他们又都不甘于现有的生活。
年,路遥发表的作品《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同时,在家乡教书的王天乐也逐渐认识到,乡村教师的工作是无法让他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的。王天乐辞去乡村教师的职务,前往延安寻找他的新的人生。
在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上,王天乐与路遥非常相像。在自尊和自爱上,他们同样是亲兄弟。
王天乐只身前往延安时不过是个十八九岁的半大孩子,他父亲王玉宽在他临行前嘱咐:如果活不下去,就找你大哥,他不会不管你。
但王天乐在延安时,给哥哥写信跟他谈理想谈兴趣,谈家乡的趣事和身边的见闻,却从未开口跟他哥哥提要求。
实际上他的生活十分艰难,没门路没身份的农村孩子在城市能有什么好工作?王天乐在工地给人扛沙子打零工,饥一顿饱一顿的熬日子。
路遥辗转得知四弟的困境,从西安赶到延安找到在工地干活的王天乐。在延安饭店房,路遥听弟弟讲述了他的经历。在弟弟稍显稚气的面庞上,路遥似乎看到当年的自己,那个为理想坚韧不屈,头破血流的自己。
路遥、林达和路远路遥想尽办法,托人走关系在铜川煤矿给王天乐弄到一个采矿工人的指标。王天乐也因此完成了他身份上的第一次转变。
但王天乐毕竟不是一个普通农民,他有思想也有文化,他跟他哥哥一样热爱文字,热爱写作。而路遥也了解并支持弟弟的志向,他想帮弟弟走上更高的台阶。
这个机会在年到来,路遥通过《延安报》的总编辑将王天乐调到报社做记者。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王天乐聪明且勤奋,他的阅读量大又善于思考,很快便在记者这个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年,王天乐采编的新闻稿件《汽车拖着火轮奔跑》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个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令王天乐的事业一路顺风顺水。路遥借此机会致信西北大学教授刘建勋,为王天乐争取到西北大学作家班进修。
两年后,王天乐顺利获得大专学历,不久便调任《陕西日报》工作,后来又升任《陕西日报》社驻铜川记者站副站长。
王天乐的事业和家庭逐渐向好,路遥也为他的巨著《平凡的世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部作品中处处都有王天乐的身影。在路遥创作期间,王天乐为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作品中很多情节、场景都是王天乐的亲身经历。
病中的路遥年,路遥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
兄弟两个分别获得了各自领域的最高荣誉,这本是值得高兴和庆祝的事,却没想到他们的矛盾在这时便埋下了。
年夏天,路遥因病住院。他的肝硬化已经到了晚期,神仙难救。无法行动只能躺在病床上的路遥很想念亲人,可此时妻子林达正在与他闹离婚,女儿路远刚刚13岁,他的身边只有一位作协派来照顾他的小老乡航宇。
路遥托朋友给四弟王天乐捎信,让他来照顾自己。可是王天乐迟迟不到,好不容易将人盼来,王天乐也并没有留下来照顾路遥的打算,路遥对此十分失望。当时便对照顾他的航宇说:“如果他有心留下来照顾我,就不会这么久都不来。”
如此看来,王天乐确实辜负哥哥对他的庇护和照顾。
路遥的病症变化非常迅速,延安的医疗条件不及西安,作协的领导们经过商议决定给路遥转到西安继续接受治疗。路遥与王天乐的矛盾也在这里最激烈的爆发了。
路遥自尊心极强,非常爱惜自己的名誉。因此当他得知弟弟王天乐在外打着他的名号到处要钱时几乎是暴怒的。
他一生要强,除了帮王天乐张罗工作外极少求人,爱惜了一辈子的名声怎么能被弟弟这样毁?又急又气之下才说出“他要害死我”。
不顾病重,路遥将王天乐叫到病榻前痛骂一顿,言语极近犀利。路遥对弟弟失望,王天乐也对哥哥颇多不满。曾经互相扶持的两兄弟便这样怒目相向。
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病逝。他与四弟王天乐反目的说法也在文学圈传播扩散。桩桩件件似乎都在指责王天乐的“忘恩负义”,但王天乐以及王家众人都未对此作出解释。
年4月,王天乐也因肝病去世。对于兄弟两人的纷争,王家人更加保持沉默。
直到年,王天乐的遗孀梁志接受采访,道出了不为外人所知的,王天乐“忘恩负义”的原因。
王天乐与路遥名义上是堂兄弟,但实际上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他们的性格其实很相像,都愿意为家人付出。
路遥去世后,各种怀念悼念的文章铺天盖地,但那时王天乐没给他哥哥写过一个字,直到年。
这其实不难理解,过于深重的痛苦,往往难以宣之于口。
路遥和女儿路远王天乐在年才第一次为路遥撰写回忆文章。
在《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中王天乐提到路遥年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时身无分文,甚至连车票钱都没有。
路遥不擅长经营人际关系,但王天乐帮他想得全面。哥哥去北京见的都是文化人,可不得应酬么,没有钱怎么行?
王天乐想得周到,无奈没有太多钱支援哥哥。只好东拼西凑一些,又向地方领导反应情获得一些资助,拢共凑了元。
他将这笔钱分文不少的交给路遥,并且逗他哥哥玩笑“哥你以后可不要再得奖了吧,你要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可没有门路给你换外汇呀!”
元,在现在看来并不算多,但在平均收入不到块钱的90年代初,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梁志说,路遥病重时责备王天乐打着他的名义到处要钱,一次指的是这事儿,另一次便是指路遥在最后那段日子里用于治疗上的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