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乡下的老家,父辈或者祖父辈的自榨油都算是美好的回忆之一,除了颜色浑浊泛黑以外,似乎其他方面完爆品牌桶装油。那么到底自榨油好还是自榨油好,两者中谁更适合符合食品安全呢?本文将为大家揭晓答案。
农村的自榨油一般分植物油和动物油,动物油就是用猪的脂肪提炼出的油脂,现在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了;植物油种类繁多,有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等。通常自榨油会使用收获不久的原料,在农村的私人压榨作坊代加工,一般使用螺旋榨油机,通过挤压获取油脂。特点就是香味浓郁,即便还没下锅加热只是打开盖子,就会让整个厨房飘满香气。
超市售卖的桶装油一般都是采用化学压榨法制成,即采用溶剂油将原材料进行充分浸泡,然后加热高温提取油脂。要经过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这六大步骤。整套流程具有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而自榨油被诟病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一起盘点原因。
榨油小作坊没有安全保障在旧社会的传统中,农民一般会自己榨油,不过由于效率低以及机械化榨油的崛起,现在大多数农民会带着原材料到乡镇上的榨油作坊代加工。这些作坊的榨油机并不会定期、专业地拆卸清洗,这就造成了机器缝隙中堆积了一部分残渣,残渣在累积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大量摄入就会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黑心作坊偷换原材料榨油作坊可以接触到的原材料较多,且零售自榨油,好的原材料需求量很大,同时也会持有一些霉变的原材料。农民在委托代加工时一旦没有监督,就会被部分黑心商人偷换原材料,加工完成后除了其中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更多,外表不会有任何异常。
工序简单到离谱自榨油通常工序只有清洗、压榨两步。专家指出,这种没有经过精炼的油一般被叫做“毛油”,其中含有超标的水分、黄曲霉素、杂质、游离脂肪酸等。正因为如此,自榨油有油烟大、保质期短的缺点。经过精炼的食用油很大概率上没有这些问题。
这里科普下上面提到的黄曲霉素究竟是什么。黄曲霉素主要是产生在水分较高的粮食、油料作物中,致使其发霉变质。黄曲霉素摄入过多,轻则肝功能损伤,重则肝硬化,甚至癌变。其中黄曲霉素B1最为致命,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
广东商学院某毕业生在社会实践中,在乡下购买了一批小作坊生产的自榨花生油,抽取三瓶送往广东省质量监督食品检查站做化验,结果出人意料。
化验结果显示,样本1、2、3的自榨油中黄曲霉素B1含量分别是68ug/kg、71ug/kg、73ug/kg。这是什么概念呢?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食用油中的黄曲霉素B1的含量不得超过20ug/kg,上述自榨油中的黄曲霉素B1竟然超标三倍!
说了这么多自榨油的缺点,可能有人会问,祖祖辈辈都是吃自榨油过来的,自榨油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为何现在突然不能吃了?这里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谈。
生活习惯巨大改变建国后我国生产结构发生了飞跃的变化,最核心的就是从农业大国发展成多种产业均衡发展的超一流发展中国家。建国初期,因为人口普查工作没有有效开展,根据城市和农村常住人口估计,我国农民数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同样的工业和商业生产总值只有可怜的10%不到。
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中,常驻城镇的人口达到9亿,占总人口的63.89%,已经成功摆脱农业为主体的国情。
在如此大的变化下,人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往的农田劳作,到走进办公室。缺乏锻炼、营养摄入过剩、食品添加剂摄入过多等伴随而来,身体素质改变,体内微生物改变,一系列变化都告诉我们,先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代表我们这代人一样可以接受。
桶装油也有安全隐患桶装油在生产流程和安全把控上都有严格的标准,绝大多数品牌桶装油都可以放心食用。但因为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化学材料,食品添加剂加入等原因,部分产品也有食品安全不达标的隐患。
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在年抽检结果显示,食用油制品抽样检测数量/批次为,其中不合格数量为,不合格占比为1.35%。其中不合格的原因苯并芘超标、酸价超标、氧化氢超标、黄曲霉毒素超标、溶剂残留量超标等。黄曲霉毒素前面已经介绍过,苯并芘有很强的间接致癌作用,酸价和氧化氢变质会导致腹泻,溶剂残留会严重破坏神经系统。
不合格占比并不算高,但是为了全家身体健康考虑,呼吁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