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夏伯伯,今年因“右侧上腹部明显疼痛”为主诉入院,后被确诊为肝癌。
虽然也积极接受治疗,但是自从被确诊为肝癌以来,身体日渐消瘦,呈现出明显的营养不良状态,身体可谓是一日不如一日,这可把一家人愁坏了!
其实,在临床中这种情况很常见,不止是肝癌,几乎任何一种癌症都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情况。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癌症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者大约占到80%,其中严重的营养不良情况更占到了57%。
可见,癌症和营养之间确实紧密相连,但是大家知道为什么癌症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吗?
为什么癌症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据报道,临床上约有40%~80%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情况。尤其是癌症晚期,常常会出现恶病质,即一种以食欲减退、全身衰竭及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其实,癌症患者之所以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和以下几点脱不了关系。
首先,和恶病质相关性很大,不仅摄入营养少,而且使得身体的组织消耗量增大,造成人体的虚弱与营养不良的情况。
那为何患有肿瘤时人体会出现使人体虚弱的恶病质呢?对于这其中的原因目前暂时不清楚,但很有可能与TNF(肿瘤坏死因子,也称恶病质素)有关。也就是说,当患有癌症时,TNF就会出现,而它的存在很有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恶病质。
通过给实验动物注入TNF发现,实验的动物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甚至出现死亡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TNF与人体恶病质的直接联系。
但是当提高TNF浓度时,发现并不能加速对实验动物机体的消耗,这表示恶病质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由TNF这种单一因素所致的。
尽管我们无法弄清楚癌症影响人体恶病质的发生机理,但众多临床经验都指出,肿瘤的存在会影响人体的营养状况。特别是胃肠道恶性肿瘤,常伴胃肠功能紊乱,极易出现身体质量指数下降。
研究显示,80%以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患病后6个月身体质量指数有下降。其中25%以上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下降在10%以上,约50%的大肠癌、前列腺癌和肺癌患者身体质量下降,仅乳腺癌、白血病患者较少出现体质量下降。
其次,癌症的治疗方案,比如外科手术、化疗或放疗等都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如厌食、异味感、腹胀、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所有的这些症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如果患者进食变少,相应的他的营养摄入也会减少。
除此之外,发热作为术后或化疗后常见的反应,可进一步加速机体分解代谢作用,使得人体营养流失。
最后,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人,则需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或其他原因需用止痛剂等,均可进一步影响患者食欲,加重癌症患者的营养不良的情况。
以上的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营养不良的情况为什么在癌症患者群体中有如此高的比例,并且营养不良的问题几乎是所有癌症患者都不可避免的。
因此,如何为患者补充营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注意:面对癌症患者群体中营养不良高比例的情况,以及癌症本身为患者营养摄取带来的生理性阻碍,为癌症患者补充营养的方案不能一锅炖,而要具体癌症具体分析。
癌症患者的营养如何补充?癌症患者的营养补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病人自身的营养状况、癌变的部位和器官等等。因此,不同癌症有不同的营养补充方案,下面以肝癌为例,让大家了解一下癌症营养补充的基本方式。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为37万,居全部肿瘤人群的第四位,同时居男性第3位和女性第7位,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2位。
根据资料,15%~30%的患者可发生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对于这类患者,葡萄糖供给量宜小于~g/d,以免过多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沉积于肝脏,再次造成肝脏损伤。
同时,由于脂肪代谢严重紊乱,正常甘油三脂合成和分泌的平衡被破坏,血浆游离脂肪酸及甘油三脂增高,此时脂肪的供给量应控制在1g/(kg·d)左右;简单来说,假如你的体重是60Kg,也就是斤,那么,你每天的脂肪供应量应该控制在60g左右。
而当患者因肝脏癌变,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时,蛋白质摄取和合成均不足,因此对无营养不良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来说,氨基酸或蛋白质供给为1.2g/(kg·d),一旦有严重营养不良的失代偿性肝硬化,则需要多补充一些,约1.5g/(kg·d)。
以上所要补充的营养的来源一般是日常的膳食,在特定的情况下,比如患者胃肠功能受损,则应该考虑注射营养液。
这些补充营养的事项较为专业,只是供大家了解,对于癌症患者,营养补充是马虎不得的。不论是哪种恶性肿瘤,都应该听从医生的安排,积极地配合治疗。
读到这里,想必大家对于癌症以及营养补充之间的关系有了大致了解。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患癌症呢?
延伸阅读——人为什么会患癌症呢?癌症,根据其病变的部位与器官,可以分为肝癌、胃癌、乳腺癌等,尽管类别繁多,但癌症的病因,主要只分为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
癌症与遗传相关,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关于一个家族成员都患有某种恶性肿瘤疾病的报道不在少数。
这是因为上一代通过生殖细胞将致病基因传递给了下一代,进而造成了整个家族容易患有同一种恶性肿瘤的局面,比如大肠癌、卵巢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都跟遗传因素有关。
另一方面,环境因素包含的方面相对较广,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就拿物理因素来说,包括了长时间紫外线和放射性物质等。像在强日光下长时间暴露会增加人体患皮肤癌的风险,由于日光中有紫外线,而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中,会大大增加患皮肤癌的几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遮挡紫外线的准备。
再者,我们都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镭元素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正是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镭元素使得她死于恶性贫血,也就是白血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强放射性物质会使人体发生癌变。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生活中我们很难接触到放射性强的物质,一般只存在于一些特定的地点与空间,比如核电站和研究所等。
所以,我们只要远离这些地方,基本就不会接触到强放射性物质了。
参考文献:
朱明炜;刘承宇.肝癌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