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世界有大约50万例新诊断的肝癌病例,肝癌致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大多数肝癌实际上是可以预防的,因为很多高危致病因素已经明确。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脂肪肝、饮酒和食物中的毒素也对肝癌发病有重要影响。
怎样避开5种肝癌源头,最大程度降低肝癌风险?
1.乙肝病毒,浓度越高越易致癌
超过一半的肝癌病例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全世界感染乙肝病毒者大约3亿5千万人,相当于每20个人中就有一人感染乙肝病毒。在华人中,乙肝病毒感染率更高达10%。但并不是所有感染乙肝病毒者都有相同的概率发展为肝癌。
大多数乙肝病毒感染者是没有肝炎症状的,体内能够检测到的病毒量很小,甚至检测不到病毒复制,肝脏也没有受到损伤,很多人可以和病毒“相安无事”一辈子,平常只需要做定期检查,监测病情。
如果病毒感染引起炎症,一部分人经过急性炎症反应,能将病毒从体内清除,并产生保护性抗体。还有一部分人的炎症可能持续存在,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一旦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约5%的人将继续发展为肝癌。
医院肝外科主任迈伦·施瓦茨(MyronSchwartz)表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浓度越高,越容易发展成肝癌。现在虽然还不能治愈乙型肝炎,但是有药物能将病毒复制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且能有效控制炎症,使肝癌发生机会降低75%左右,且治疗期间肝功能能长期保持稳定。
尽早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新生儿一出生就应该接种乙肝疫苗。从前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和成年人可以补充接种。据世界卫生组织,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有效率高达95%。
乙肝病毒是通过接触受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的,如共用针头注射毒品、不安全的纹身或穿耳洞、不安全的性行为,都能传播乙肝病毒。在中国、韩国等乙肝病毒感染高流行区,分娩时患乙型肝炎的母亲可能将病毒传给新生儿,但是医生可使用药物降低孕妇体内病毒量、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从而大大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
2.丙肝病毒,新药治愈率超过90%
在日本、美国等国家,丙肝病毒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每年全世界有近40万人死于丙肝病毒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
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稍有不同,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如共用针头吸毒、不安全输血等,也有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病例,但比较少见。相比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在华裔中较少见。
现在还没有有效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但是丙肝的药物治愈率很高。如年FDA批准新药Zepatier,对慢性丙肝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甚至对出现肝硬化的晚期丙肝患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虽然治愈率高,但是因为很多丙型肝炎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可能在肝功能受损严重时,才获得诊断。因此有专家建议,应该对高危人群,如共用针头注射毒品者、母亲是丙型肝炎患者的人、在年到年间出生于美国的人进行病毒血清学检测,以期在更早时间作出诊断,开始治疗。
3.预防肝癌,饮酒没有所谓“安全量”
酗酒是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并列的三大肝癌致病因素之一。已知与饮酒有关的七大类癌症之一就是肝癌,其它六种分别是乳腺癌、咽癌、食道癌、肠癌、口腔癌和上喉部癌。
酒精(乙醇)主要在肝脏分解,代谢产物是乙醛,乙醇和乙醛都对肝脏细胞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使肝脏细胞受损,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炎。因为酒精的作用,肝细胞的脂肪代谢功能也受到影响,造成酒精性脂肪肝,甚至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一步发展成肝癌。
施瓦茨表示,所有造成肝硬化的因素都会增加肝癌发病风险,酒精就是一个。曾有一篇发表于年的医学论文表明,比起不饮酒者,每天饮酒超过3杯使肝癌发病率上升16%(注:一杯酒量相当于15ml纯酒精)。而英国癌症研究估计,大约4%的肝癌是饮酒造成的。
可以推测,严重酗酒者比习惯小酌的人有更大的致癌风险。一些政府和卫生机构提出建议饮酒量,如美国癌症协会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饮酒不要超过2杯,女性每天不超过1杯。
但实际上,有研究证实,即使一天只饮一杯酒,也使肝癌发病风险升高。因此,最好将建议酒量理解为“低致癌风险量”,而不能理解为“安全量”。特别是已经患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的患者,饮酒会进一步增加肝癌发病风险,还会使肝功能恶化,因此肝炎患者应严格禁酒。
4.脂肪肝,可以逆转的肝癌致病风险
脂肪肝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肝癌风险因素。在美国,脂肪肝发生在近三分之一的成人和青少年身上,是最常见的肝病。脂肪肝在华人中也同样常见。
大量饮酒者容易出现脂肪肝(已在上节讨论),但即便你滴酒不沾,也有可能患脂肪肝。肥胖是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最大原因。此外,糖尿病、天生脂肪代谢障碍等也可能导致脂肪肝。
若脂肪肝越来越严重,就可能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有些脂肪肝患者甚至不经肝硬化,直接发展为肝癌。
除了积极治疗已知的引发脂肪肝的疾病,治疗脂肪肝本身并没有特效药物,但是,如果能坚持做规律、简单的运动,就能帮很多人摆脱脂肪肝的困扰。
健走是逆转脂肪肝的最简单方法。健走是甩臂大步走路,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消耗皮下和内脏脂肪。万步网创办人刘玉章每日健走万步,走了四个月就减重十多公斤,脂肪肝完全消失。
每天健走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对于没有特别疾病的人而言,每天走30分钟、2英里,坚持几个月,就能达到改善脂肪肝的效果。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避免发生运动性低血糖,或因运动损伤足部皮肤。另外,有心血管疾病者、肌肉关节损伤者或有贫血等体质虚弱的人,不适合做强度较高的健走运动。
无论选择什么运动,最重要的是坚持规律地做。因为只有在肢体的脂肪消耗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燃烧肝脏脂肪,起到改善脂肪肝的效果。
5.黄曲霉素,“煮不死”的致癌毒素
在发霉的食物中有一种常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素,是一种叫黄曲霉的霉菌产生的,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级致癌物。
黄曲霉菌生长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如果在农作物收获季节赶上阴雨天气,或者已经晒干的产品储存方法不当,就容易滋生黄曲霉菌,堆积黄曲霉毒素。花生、玉米、无花果、各种果仁和谷物等农作物中都可见到这种毒素。
实验室研究发现,长期摄取黄曲霉毒素的动物,肝部会长出恶性肿瘤。黄曲霉毒素也与人的肝癌有密切关系。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人摄入黄曲霉毒素和发生肝癌的概率成正比。施瓦茨教授介绍,黄曲霉素也会大大提高乙型肝炎患者发展成肝癌的概率。
在一些食品加工过程中有使用碱化剂和氧化剂,会起到破坏黄曲霉素的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则重在预防,因为黄曲霉素性质稳定,既不溶于水,也耐高温,很难用一个简单方法彻底清除——水洗和一般的蒸煮都不能有效去掉霉素。
在重视食品质量检测的国家,黄曲霉素或许不是太大问题,但仍有一些基本事项应该做到,以预防其危害:
●食物霉坏了就要丢弃,而不是将霉点剥掉继续食用。因为黄曲霉素本身无色无味,去掉了有色的霉菌斑点并不代表食物就是安全的。●购买食物时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如果食品袋已经破损或弄脏,就不要再购买。●留意食品的保质期。●避免购买和囤积过量的食物,并将食物储存在干燥、通风和清凉的环境中。
除了以上因素,一些研究发现,肥胖、吸烟、糖尿病或体内铁过量也跟肝癌的发生有关,也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