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李毅(化名)患乙肝多年,由于工作性质原因,不得不经常饮酒。
他也知道乙肝喝酒不好,但又无可奈何,于是自作主张吃起了护肝片。李毅觉得,既然是保肝的药,就肯定有保护肝脏作用,长期吃也行。
但是这些年下来,李毅感觉药效越来越差,特别是近段时间,经常有疲乏无力、食欲下降、恶心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竟查出肝硬化!
李毅觉得很不解:我每天吃护肝片,怎么病情还更严重了?
你真的了解保肝药吗?
所谓保肝药,其实是指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能力的一大类药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病*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多种肝病的防治当中。
在一些临床肝病相关指南中,关于保肝药物的描述如下:
由上可见,保肝药物在肝病治疗中是受到认可,且占据较重要地位的。
由于大部分保肝药属于非处方药(OTC),无需医生处方就能购买,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保肝药就是普通保健类药品。其实不然,护肝药分为很多类型,其适应证也各不相同。
按保肝药的药理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解*类: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降酶类:联苯双酯、双环醇、水飞蓟素等。
·修复肝细胞膜类:生物制剂(促进肝细胞生长素)、必需磷脂类(多烯磷脂酰胆碱)。
·利胆类: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茴三硫、考来烯胺。
·抗炎类: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甘草酸二胺等
那么保肝药应该如何选择?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对临床认识和选用保肝药物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主要内容见下表:
图源:医学界
滥用保肝药,其实增加肝脏负担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像开篇的李毅那样,对保肝药物不加节制地服用,以为不会伤身;甚至有的人身体无明显不适,仅仅是体检查出携带乙肝病*,就擅自开始服用保肝药。
众所周知,肝脏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分解、转化进入体内的药物,长期大量服用保肝药,无疑会增加肝脏负担,有些患者还会因为服用过多保肝药而诱发药物性肝炎。
如果患者还在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在缺乏医生用药指导的情况下,药物之间的拮抗或化学作用可能会使肝细胞再次受损。
在使用保肝药上,不少患者陷入以下2个误区:
·认为转氨酶下降就是肝病好了
有些保肝药可能会使转氨酶暂时下降,患者便以为自己的肝病好转了,这其实是一个假象。
事实上,由于乙肝的复杂性及患者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短暂的转氨酶高低变化并不能说明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单纯降低转氨酶水平并无多大的意义,因为转氨酶水平下降了,肝脏炎症可能并没有缓解。
因此,只有急性乙型肝炎情况下,护肝降酶药才能缓解症状,而对绝大部分慢乙肝患者来说,护肝药并无用武之地。
·认为乙肝病*携带者需要保肝
研究表明,乙肝病*携带者都处在病*携带状态,而自身免疫系统的存在,让病*可以和身体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共处”且互不干扰,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如果此时不加选择地乱用药,反而会“激怒”本来平息的病*,造成免疫失衡,病*会转而攻击人体、伤害肝脏,而且过量用药本身也会加重肝脏负担。
那什么人才能应用保肝药?
一般来说,可以应用保肝药的患者有以下几种。
1、没有病*活跃复制的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其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在停用抗病*药物后,可以适当服用保肝药。
2、甲肝、戊肝、急性乙肝。这些疾病只需针对治疗或不治疗,但可以给予保肝药缓解症状。
3、重型肝炎,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可使用保肝药来缓解症状。
治乙肝,抗病*才是王道
对于乙肝这种明确的感染性疾病,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治疗依旧是*金法则。通过规范的抗病*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病*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轻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预防、阻止肝硬化甚至肝癌,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如果患者40岁以上,且有肝癌家族史,即便转氨酶正常,也要进一步检查注意疾病进展,必要时采取抗病*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指出,治疗前对于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患者,先观察3-6月再决定是否治疗;持续乙肝病*基因(HBVDNA)阳性、达不到治疗标准,观察年龄缩小到大于30岁;持续HBVDNA阳性的肝硬化患者,应积极抗病*治疗。
当前,乙肝抗病*治疗共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类药物,作用各不相同,具体用哪种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确定。
总之,大家一定要意识到,保肝药本身只是配合治疗的角色,起的是辅助作用,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因此一定不能随意服用,甚至滥用。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7(1):4-12.
[2]海陵.慢性乙肝抗病*治疗是关键[J].《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6):21-21.
[3]陆基宗.如何正确对待“保肝药”[J].《保健与生活》,(6):28-28.
[4]阚志超,梁静.一个肝病科医生眼中的保肝药物.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