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河南7旬夫妇带孙子隐居孤岛,创业替去世儿
TUhjnbcbe - 2023/8/10 22:38:00
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 http://m.39.net/pf/a_7707187.html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今中外一致认同的优秀道德标准。

在河南省洛阳嵩县,就有这么一对老年夫妇,他们的儿子因为患上绝症而四处借款治病,但最终还是去世了。

为了偿还这些借款,夫妇二人在伊河和白河交汇的一座孤岛上养鸡种地,出行全靠划船,靠这样的方式来赚钱还债。

虽然很多债主都说金额不多,不用还了,而且大部分债务都没有欠条。

可是夫妇二人依然执着地认为,欠了债就要还。

这就是张云献和刘喜合的故事。

儿子英年早逝,夫妇二人主动承担债务

现年71岁的张云献,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过往的每一年,他都跟妻子刘喜合一起靠种地和养殖为生,过不上太富裕的日子,但生活也算美满和谐。

张云献膝下有儿女,女儿已经嫁人了,儿子本来也娶了媳妇,生了个孙子。

可是在年,张云献的儿医院进行治疗。

当时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张家在周围借了不少钱,都是张云献的儿子亲自借的。

可惜由于肝硬化已经到了晚期,医院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云献的儿子依然去世了,享年38岁。

在本应该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张云献夫妇俩却失去了孩子,这让他们十分悲痛。

儿子去世后不久,儿媳妇也改嫁离开,只留下正在牙牙学语的孙子陪伴着夫妇二人。

在女儿的帮助下,张云献夫妇忍着悲痛处理了儿子的丧事,紧接着他们决定要处理儿子的欠款。

由于不知道儿子到底借了多少人的钱,也没有留下欠条,张云献夫妇二人到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询问,问自己家有没有欠钱。

从古至今,只有债主追着欠债人要钱的道理,哪有欠债的人不知道欠了多少钱,到处询问对方是不是自己债主的道理?

村子里很多人也这样劝张云献夫妇,说他们的儿子去世已经很令人伤心了,治病欠下的钱是逝者欠的,又没有写下欠条,张云献夫妇没有必要这样自找麻烦。

可是张云献认为,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别人好心借钱给儿子治病,那是人家品德高尚。

如果因为儿子走了,这钱就不还了,借钱的人受到了损失,社会风气也被带坏,人人都这样做,谁还会借钱给别人呢?

抱着这样淳朴的思想,张云献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问出了绝大部分人借给儿子的借款,把这些欠款一条一条记录在一个账本上。

最终总结下来的债务,是12万元。

接下来他跟妻子一起开始了还债之路。

这条路或许很长也很艰难,不过张云献和刘喜合认为这是必须要做的。

想尽办法,决定在孤岛上养鸡

可是,张云献夫妇俩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

这一辈子种地养鸡,顶多也是够自己吃,多出来的部分拿出去卖可以赚点钱,12万元的债务对于两位老人来说实在是无力偿还。

而现在张云献身上有债务,便不得不开始想办法增加收入。

一开始,张云献想的办法是多种地,但这个计划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张云献所住的地方在深山里,适合耕种的田地并不多,就算有些肥沃的土地,也已经被别人占了。

这条路走不通,张云献又想起了捕鱼。

当地的伊河有不少鱼,平时也有其他人家在这里捕鱼和钓鱼为生。

张云献买不起船,就自己用木头做了一条小船,每天乘着小船去捕鱼,倒也能赚一些钱。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长时间,村里有人承包了一部分伊河水域,正好就是张云献经常捕鱼的地方。

这样一来,捕鱼这条路也走不通了。

张云献知道,养殖可以赚不少钱。

但问题是张云献夫妇二人都已经上了年纪,很难有精力照顾一大群活蹦乱跳的动物。

烦恼之中,张云献突然想到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也就是白河和伊河的交汇之处,有一座孤岛。

这个地方名为袁子沟,下游修建了一个小型的水库,用来配合治理当地河流。

最近十几年来,当地不断进行挖沙,形成了这样一座河中孤岛。

孤岛的面积不大不小,正好适合一家人进行养殖,距离张云献的村子也并不远,不至于背井离乡。

如果能在这座孤岛上养鸡,周围的河流只是天然的鸡笼。

让张云献夫妇二人即使没有太多的精力也可以做好养殖,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为了这个计划,张云献把家里的四头牛卖掉。

其中一部分钱还给了债主,剩下的钱加上女儿家带来的钱,都用在了平整孤岛上。

张云献和刘喜合夫妇加上女儿,三个人一起花了时间垫高孤岛,在上面建了简单的设施,随后散养了多只鸡。

平日里,张云献和刘喜合靠划船渡河到岛上照顾鸡群。

时间长了,两个人也觉得这样养鸡的方式实在太过麻烦,干脆带着孙子一起,三口人住到了孤岛上。

就这样,张云献一家开始了在孤岛上的生活。

初遇阻碍,第一年亏损严重

之前之所以看中这座孤岛,就是因为认为在孤岛上大规模养殖鸡,是一件比较方便的事。

既可以挣钱,又可以利用岛上的天然环境来省时省力。

可是张云献把这件事想简单了。

在村子里住的时候,张云献也会养些鸡鸭。

那只不过是一只两只,就算多了也不过十几只,养好养坏都看不太出来。

大规模养殖是张云献没有尝试过的,这不仅需要勤劳,也需要相应的科学知识作为辅导。

张云献没有看过类似的科普书籍,只用最原始的养一两只鸡鸭的方式去养只鸡。

就连现代化的鸡舍都是女儿出钱帮忙建立的,张云献根本没有类似的概念。

这样盲目的大规模养殖,一开始就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再加上岛上的环境跟陆地上的环境不一样,湿气比较大,温度相差也很大。

张云献养鸡的第一年所获得的收入,跟造成的亏损相比起来大差不差。

忙活了一整年,却没有什么收入,这让张云献有些失望,如果常年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还完债主的钱?

还好在女儿的帮助下,张云献阅读了一部分现代养殖技术的书籍,养鸡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过随后而来的问题又让张云献感到头疼

——想要提高养鸡的效率就要用现代设备,用现代设备就需要电,可是在孤岛上电从哪里来?

在一开始上岛的日子里,一到了晚上,岛上就没有任何光亮。

有什么需要在晚上做的事,都依靠着一个手电筒来照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云献跟孤岛附近的村子商量了一下,从村子的供电系统里扯了一根电线到岛上。

但是这根电线实在太细了,只能用来照明和抽水,大功率的电器一概用不了。

比如女儿考虑到两位老人要做饭,给了他们一个电磁炉,希望他们在岛上可以方便一些。

可是这根电线一用电磁炉就发热,老人担心电线会烧毁,一直没有用过。

平常做饭用的燃料都是柴火,是张云献夫妇两人到山上去砍柴,然后再用小船运到孤岛上的。

这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

看了相关的养殖技术书籍之后,张云献还买了一台打料机,用来打碎给鸡喂的饲料。

可是仍然受制于电线的问题,这台打料机也不能正常运作,饲料还是要靠张云献夫妇两人手工制造。

这个时候转机来了。

热心人的帮助,解决了老人的问题

张云献夫妇在孤岛上的生活,引起了一部分媒体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7旬夫妇带孙子隐居孤岛,创业替去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