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感冒了,老妈叫多喝热水;当你想减肥,朋友推荐“喝水大法”;当你感觉口渴了,奶奶的金句立刻环绕在脑海:“一天要喝八杯水,别等口渴才喝水!”
如今,喝水俨然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常客,包治百病的良方。但是,喝水真的多多益善吗?非也!
大量喝水,招来水中*
近日,就有人就因为喝水过多中了招。新闻报道,一名女子为做B超,一次性饮下毫升水,做完检查回到家,便出现了恶心、呕吐、手脚抽搐等症状。送医之后,被确诊为水中*!
这里的“水中*”,不是说水本身有*性,而是指摄入的水,超过了机体排泄能力,引发了稀释性低钠血症。
在人体体液代谢过程中,钠离子就像是守卫细胞大门的士兵,严格监管着水分进出。当摄入的水过多,钠离子就会被稀释,这一改变被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
这时,零散的士兵无法阻止过多的水进入细胞内,脑细胞、椎管中神经细胞等就会发生水肿,导致头晕、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威胁生命。
看到这里,不少人慌了:水喝多了也那么危险,水中*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水中*,偏爱“进出不平衡”
别着急,不妨再看几个例子——
一名26岁的小伙子,在打篮球后一口气灌下4瓶矿泉水,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症状,被诊断为水中*。
50岁的王阿姨,因为听信“排*”的虚假宣传,两小时喝下毫升水,结果水中*进了ICU。
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无意识地大量饮水,导致水中*。
…………
不难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一次性喝下了大量的水。若把人体比作一个需要“进出平衡”的蓄水池,他们就属于“进水”过多导致的水中*。
而“蓄水池”过小、“排水”异常的人,往往也容易中招。其中,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就属于“蓄水池”过小,若水摄入过多,不但容易水中*,还会加重心血管负担;而患有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的人,则属于“排水”异常,患者常因小便量过少而中招。
对于上述高危患者,应该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量。但对普通人而言,只要不在短时间内摄入过量水,水中*是很难找上门的。
“一天八杯水”,不准确
一次性喝水量尚需控制,那一天又要喝多少水呢?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建议,除正常三餐饮食外,成年男性每天需补水毫升,成年女性需补水毫升。若使用毫升的水杯,一天确实需要喝8杯水左右;但若使用毫升的水杯,一天只需要不到4杯水。显而易见,“一天八杯水”的说法是不够严谨的。
其实,口渴的感觉是受到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的,正常情况下,只要少量、多次、适当喝水即可。建议一次喝水~毫升为宜,每次间隔至少半小时。即使在运动后感到十分口渴,也别一口气饮水超过毫升。
水摄入是否恰当,还可以通过尿色来判断。尿液呈淡*色代表水分摄入刚刚好;呈无色透明则可适量减少水分摄入;而呈深*色则提示缺水了,要赶紧补水。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