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应如何预防并治疗呢
TUhjnbcbe - 2023/3/22 8:36:00

如今非感染性肝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如脂肪肝、PBC及其他免疫性肝病。

PBC以前叫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现在被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随着治疗方法的进步,其发病率在逐渐下降,如今大概在/10万左右,但由于检验手段的先进,该病并非罕见。

01易患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呢?

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没有症状,而且治疗比较棘手。

建议:

①定期体检非常重要;

②重视相关的临床表现,如疲劳、乏力、皮肤瘙痒、消化吸收不良;

③检查发现胆汁淤积的表现,包括碱性磷酸酶(ALP)和r-谷氨酰转肽酶(r-GT)升高,一般高于正常值上限的3~5倍,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

④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是最突出的免疫异常指标。

由于跟自身免疫相关,还会合并自身免疫功能失调的疾病,有80%的患者合并干燥综合症,其他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还会出现很多肝外的表现,比如关节疼痛。因此,要先了解PBC常见的临床表现,及时去做相关的检查。

02主要有哪些相关的检查呢?

第一部分是常规的生化检查,检查肝功能。

肝功能的异常主要表现在胆道梗阻酶谱的异常升高,①碱性磷酸酶;②谷酰胺转肽酶。这两个酶在发生PBC时常同步增高到正常值上限的3-5倍。

但是升高到正值的10倍以上,就要高度怀疑有肝胆系统的恶性肿瘤。反应肝细胞损伤的酶,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轻中度升高或者是正常。

第二部分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的指标。

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是最突出的免疫异常指标,AMA-M2阳性是诊断PBC的敏感和特异度指标。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肝脏有损害,影像学检查会出现肝硬化相应改变。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应如何预防并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