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天朔
9月28日凌晨4时56分,臧天朔因患肝癌于北京去世,享年54岁。“朋友啊朋友”臧天朔的一首《朋友》曾经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
而在短短十几个小时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师胜杰也于当日21点43分因肝癌在哈尔滨病逝,享年66岁。
两位艺术家同样因肝癌去世。你知道吗,我国人口众多,占全球18.5%的人口,但我国肝癌新发案例却是占到全球59%,肝癌的发病率是全球平均的三倍,确诊之后五年生存率仅为10%。
为什么我国会有那么多的肝癌?哪些生活方式是肝癌的高危因素?如何做到肝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得了肝癌究竟还能活多久呢?
如何早发现早治疗
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肝外科樊嘉教授指出,肝癌的高发人群,首先,最主要的人群是肝炎患者,包括乙肝和丙肝患者。
除此之外,高危人群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如酒精性肝硬化、非酒精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因此,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进行规范的筛查是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途径。通过筛查发现的肝癌大多为小肝癌和微小肝癌,此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获得根治性的效果,从而获得长期的生存。建议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及甲胎蛋白(AFP)的检查。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肝癌治疗的关键。对于直径5厘米以下的肝癌、没有症状的肝癌,目前的疗效是比较好的,部分患者还可能被治愈。不过,即使到了中晚期,也不要悲观失望,应该积极配合医生,采用综合治疗策略。
目前,对于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这些年发展都很快,此外还有微波消融、射频消融、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到底该选哪种治疗方法,要根据检查结果,由医生对肝内的病灶性质作出判断,然后决定。如果在早期,应争取手术切除。如不适合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消融、放疗等。有些肿瘤经非手术治疗缩小后,又可以获得手术机会。部分病人需在术后进行预防性介入治疗或生物治疗,以减少复发率。”医院介入科王建华教授指出。
最后一招:肝移植?
都说肝癌凶险,中晚期肝癌的存活期原本以月计算。但随着肝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长期存活的病例也并不鲜见。
中秋刚过,樊嘉院士的诊室里来了两位特殊的访客。今年83岁的陈世和,是同济大学的退休教授,一同前来的是小他10岁的任大方,两人13年前,都曾被预言只剩3个月的生命。两人住在同一个病房,同一天手术,一个在1号手术台,一个在2号手术台。在同一天完成肝癌肝移植术后的十多年间,他们成为了交情莫逆的好友,经常相约一起随访、一起运动。
年,任大方被诊断为肝癌,同年8月4日,接受了第一次手术。刚刚松了一口气的他,却在两个月后的复查中发现了肿瘤复发。“真是地狱一般的经历啊,医生又帮我做了第二次肿瘤切除手术。”然而命运似乎喜欢上了和他开残酷的玩笑,第二次术后两个月,肿瘤再次复发。
“恶性肿瘤区别于良性肿瘤最大的特点就是侵袭性,而且极易转移复发。而肝癌的转移复发很常见,手术切除后几个月就可能会转移到其他脏器、血液、骨头。60%~80%的肝癌在手术切除后仍会复发和转移,小肝癌(小于5厘米)5年内复发率达40%,大肝癌5年内复发率达60%以上,肝癌的复发转移已经成为延长病人生存期的瓶颈。”樊嘉院士对任老的病例记忆犹新。
“医生仔细分析病情后,建议我肝脏移植,我抱着一丝侥幸,询问如果不做肝移植自己还能存活多久,但是医生告诉我,也许只有3个月……”任老说,十三年后,他感慨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抉择。
陈老的经历也颇为类似,先后接受了8次介入治疗,肿瘤成功被“控制”住了,但是年严重的肝硬化使他再次遭遇死神的威胁,医生告诉他,唯一的希望是肝移植。
也许对付肝癌的最后一种办法就是肝脏移植。肝移植有着严格的适应证。国际上对于肝癌肝移植有一个严格的“米兰标准”,即单个肿瘤直径≤5厘米,或多发肿瘤数目≤3个,且最大直径≤3厘米,无大血管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
但樊嘉院士表示:“中国人发现肝癌时,绝大多数已超过5厘米,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很多肝癌患者就失去了肝移植的机会。”为此,他带领团队通过系统研究,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上海复旦标准”:单发肿瘤直径≤9厘米,或多发肿瘤数目≤3个,且最大直径≤5厘米,全部肿瘤直径总和≤9厘米,无大血管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的,就可以进行肝脏移植。
肝移植能否成功,不仅考验医生的技术,更需要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密切配合。病人需每隔二到三个月随访一次,让医生了解你的免疫状况,调整免疫用药,确保患者的免疫力既不排斥新器官又能抵抗肿瘤复发。移植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心理压力导致的消极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抑制人体免疫功能,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