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性肝病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复制链接]

1#

新型冠状病*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是针对新型冠状病*(简称“新冠病*”)的致病机理,研制出的用以预防新冠病*感染,降低重症肺炎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新冠病*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其全球性传播不仅威胁全民健康,并且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强烈的影响。

为尽快控制疫情,年1月24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出首株新型冠状病**种,随后开始进行新冠疫苗研发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已上市的新冠疫苗有5种,其中3个为灭活疫苗,1个为腺病*载体疫苗,1个为重组蛋白疫苗。为达到全民免疫,提出的疫苗“应接尽接”措施,旨在通过减少传播阻断病*变异的发生。有文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发病2个月后,87%出院康复患者仍有症状,44%患者感觉到生活质量降低。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药物,预防感染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建立免疫屏障或需10亿人接种。

尽管前期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我国生产的灭活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阳转率达到%,且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对于处于不同健康状况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疫苗产生的保护力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存在慢性疾病的患者,因《新冠病*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未详细说明此部分患者的接种禁忌情况,门诊碰到许多患者对此存在疑惑与担忧,本文主要对慢性肝病患者疫苗接种相关的问题进行阐述。

慢性肝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1.慢性乙肝感染

慢性乙肝感染人群,依据病*在人体内存在的状态,可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乙肝病*携带者和慢性乙型病*性肝炎三种状态。

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情况:①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②乙肝病*携带者;③经抗病*治疗后,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早期肝硬化患者。

如果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需咨询专科医生,明确肝酶升高原因。因生活因素如饮酒、作息紊乱以及剧烈运动等可引起肝酶异常,一般此类在调整生活方式后复查可恢复正常。在除外生活因素所致的升高后,需警惕是否病*性肝炎活动或合并其他肝病,如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所致。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肝酶异常,均应暂缓接种。单纯因肝炎活动导致肝酶升高的患者,经抗病*治疗后,肝酶可逐渐降至正常,肝酶降至正常范围后可接种新冠疫苗。

采用干扰素抗病*治疗者,主要是利用干扰素激发机体免疫功能来达到清除病*的作用,因此多数患者存在肝酶升高,故使用干扰素期间不建议接种疫苗。对于已停用干扰素治疗患者,建议至少停针3个月后再接种。

对于发生肝硬化并发症患者,如未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腹水、低蛋白血症、消化道出血、PT延长4秒、肝性脑病等情况,说明此时的肝硬化处于早中期,须咨询医生,按病情处理。当出现上述情况其中任一种时,表明肝硬化已进展至晚,晚期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均为新冠疫苗接种的禁忌。

2.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因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新冠病*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指出慢性病人群作为感染新冠病*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对于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不作为新冠病*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也就是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在规范的药物治疗下,定期随访病情稳定,肝功能检查正常,且未出现晚期肝硬化或肝癌等并发症,可以进行新冠疫苗接种。但要选择合适的疫苗类型。对于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药物可能影响抗体的产生,不建议用药期间接种新冠疫苗。

对腺病*载体疫苗,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是否适合接种,当前尚无定论。

3.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的一种病理表现。脂肪肝也可导致肝脏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是目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一般我们所说的脂肪肝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当肝功能处于正常水平,B超或肝脏弹性扫描CAP值提示存在脂肪肝时,接种疫苗是安全的,只有当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功能异常后,可以考虑为脂肪性肝炎,此时应延缓接种疫苗,待解除病因如戒酒或减重使肝酶降至正常方可接种。

疫苗的选择

①健康成人: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以及腺病*疫苗均能起到保护作用,可根据方便获得的疫苗类型进行接种;

②老年人及存在基础疾病人群:建议选择灭活疫苗及蛋白亚单位疫苗,疫苗可提供一定的保护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