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忠云和老婆在自家院子里
“算了,不治了。”
对于汶川县棉虒镇的杨忠云来说,贫穷是摆在眼前的具体困难,今年3月,在面对四十几万的肝移植费用时,他心灰意冷。
病根或许早就埋下了,为了养家,杨忠云一到季节就会上山挖贝母,一头钻进湿冷的大山中,一挖就是好几天,“带上山的干粮也舍不得吃,家里还有娃儿老婆要吃饭。”让杨忠云最难忘的是三十年前刚结婚那会,“有一年贝母的价格在元左右,我上山挖了八天,吃住都在山上,八天挖了元。”这元杨忠云和老婆舍不得花,“存起来了。”
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让杨忠云的身体不堪重负,肠炎、肝炎、心肌损伤......疾病像一个无底洞一样吞噬着这个家庭辛苦积攒起来的财富,年,杨忠云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经过一系列的医疗和产业扶贫政策后,杨忠云一家脱了贫,“看病吃药能报销,娃娃也工作了,日子就松和多了。”
好景不长,年,杨忠云的肝炎发展成了肝硬化,医院,医生告诉杨忠云的老婆,不做肝移植的话,他的寿命可能只剩三个月左右了。
“他不划算啊,才50几岁,一辈子也没享过福。”杨忠云的老婆咚地一声给医生跪下了,但巨额的医疗费用摆在眼前,杨忠云觉得,这个坎儿自己迈不过去了。
“因病致贫风险不可预见,所以健康扶贫必须打持久战。”汶川县卫健局副局长黎聿明在得知了杨忠云的情况后,立刻为他申请了农村大病专项集中救治。
今年8月,杨忠医院配型成功准备手术的通知,“我们当时激动的不得了,医院打电话,怕去晚了人家就把肝脏给别人了。”
8月18日,一个新的肝脏被移植入杨忠云体内,他活下来了。
“他这次手术加上住院的费用在四十五万左右。”在报销时,xxx犯了难,“因为他的诊断书上只有“肝硬化”这样的字样,但是肝硬化不属于重大疾病的范畴,他家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不可能不管。”
黎聿明协调了民政、爱心企业等多个单位连夜开会协商,最终将杨忠云的疾病认定为肝癌,纳入了报销范畴。
基本医保报销和倾斜性支付.22元、
大病保险赔付.10元、
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赔付.02元、
医保医疗救助.17元、
民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救助元、
医保大病专项补助和特殊补助.21元、
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救助.81元,
45万的天文数字一点点的减少,最终,在汶川县九道防火墙”(三保三补三基金)的政策保障下,杨忠云的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仅为.40元。
“现在虽然干不了重活,身体也虚,但活着至少能享几年福嘛。”出院后回到老家,杨忠云在家里开起了小卖部,“现在的日子真的太幸福了。”
杨忠云的案例只是全县乃至全州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汶川县是国家级连片扶贫地区,因病因残致贫人数占到全县贫困人口的49%,是汶川县脱贫最主要的困难之一。如何打破“一病就贫”的魔咒,是摆在健康扶贫面前的一个严峻命题。
除了“九道防火墙”的兜底保障政策,汶川县还不断加快健康扶贫帮扶力量整合,以“五大体系”(即发展健康经济、营造健康环境、培育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为依托,利用汶川全民健康工作先发优势,集中手中医疗服务保障资源助力扶贫,有效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做实了全县精准脱贫工作。
“这项工作让人有一种很强的历史参与感。”黎聿明告诉记者,“所以除了政策的兜底保障,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目的就是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不能畏难,更不能怕麻烦。”(王文静家庭与生活报记者宁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