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连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
中医养生治病离不开中药,中药保健就是利用中药天性的偏性来进行辨证施补,调理和纠正人体内气血阴阳的盛衰。
中药保健治病虽好,但是有一些中药却并不建议喝,严重时可能会伤肝,建议早了解。
01关于中药
中药服用多久见效要看中药治疗的对应疾病是什么,如果是治疗感冒、发烧等一些简单的疾病,一般1-2天就会见效。
或者是急性腹泻,一般1-3天就会见效。如果是一些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会时间较长一些,一般需要2周到4周的时间才能见效。
如果服用一个月以上都没见效,就不建议继续服用,在服用期间要注意忌口。
中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并不能一概而论,其具体服用时间,是看疾病的情况、药物的性质。
1.空腹服用:驱肠虫药如乌梅丸,需在清晨空腹服。
2.饭前服:滋补药或贵重药宜饭前服;健胃药在饭前10分钟服用;某些祛痰药如远志、紫苑等,如远志糖浆、橘红丸等,均需饭前服用。
3.饭后服:助消化药如神曲、健脾丸等,在饭后15分钟服用可发挥最大作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如黄连素片、羊肝丸等应在饭后服。
医生:服用中药是有伤肝的可能性。
特别是针对一些矿物类中药,动物类中药以及植物类中药。会影响肝脏的代谢,为代谢的药物长期积聚于肝脏内,就会形成肝损伤。这和药物因素,加工方法,服用方法和个体差异也有很大的关系。
中成药长期过量服用会伤害肝脏,很可能出现肝区不适、肝功能异常等损害症状。药物主要滞留在肝脏,也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即使是中药,长期大量食用都会损害肝,这就是药源性肝病。严重者还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建议平时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02请停止喝以下6种中药,被医生列入伤肝“名单”?或还有人不清楚
1.雄黄
性味辛、温,有毒。入肝经、大肠经,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疮疖疔毒、疥癣、虫蛇咬伤等。
但是雄黄含有二硫化二砷,这二硫化二砷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若大剂量或长期按一定剂量服用可引起蓄积中毒,最终导致我们的肝、肾受到损害。
2.鹿茸
鹿茸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有助于调理肾脏,改善肾虚问题,具有补精填髓的效果。
但是,长期过量使用鹿茸药物,会使患者由于滋补过度,出现吐血、尿血、中风昏厥等危险症状。
3.黄药子
黄药子有着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凉血生血的作用,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情况,其药用价值非常高。
虽然黄药子具有一定解药解毒效果,但过量服用也会导致患者中毒,出现咽喉肿痛,舌头口腔溃疡严重。
4.何首乌
它是生活中常见的中药,营养价值很高最大功能是长出黑发。现实中被脱发烦恼的人,选择这个来防止谢顶。
但是在服用前需要了解到的是何首乌的摄入会影响肝脏的健康,如果长期摄入这种伤害会逐渐加深。
所以不要盲目使用,正常情况下保健品的日剂量为1.3-3克,如果服用要谨遵医嘱,不能滥用。
5.三七
三七广泛种植于中国的一些山区和农村地区,它常被用作民间食谱,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消肿,创伤后止血和强身健体,然而,频繁食用三七会导致肝中毒。
三七的毒性进入人体后,会对肝静脉内皮细胞造成损伤,进而导致静脉阻塞,医学上称之为肝窦阻塞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肝肿胀、腹水和黄疸。
6.艾草
艾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温经、止血、祛寒、调经的作用。
对于女性来说,适当使用艾草可以治疗月经期间的一系列症状,改善月经不调。有很多人会长期服用艾草叶,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
因为它会直接损害肝脏,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下降!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应该立即停止治疗,医院进行检查。
03中药可调理身体,但要注意3个禁忌
1.不要喝浓茶
饮用中药时,注意不要喝浓茶,因为茶中含有单宁酸,浓茶中单宁酸的含量更丰富。
服用中药同时喝浓茶会大大降低中药的疗效,降低中药的疗效。如果你有生活中喝茶的习惯,建议喝绿茶。饮用中药后两三个小时,再去喝。
2.不要吃萝卜
专家提醒,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吃中药的时候更不能吃萝卜,当然除了一些服理气化痰的药物外。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
研究已经证实,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疗以及滋补的作用。因此经常有吃中药习惯的人要注意,对萝卜必须要敬而远之。
3.不要吃鱼腥类食物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
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