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是发展为肝硬化的风险因素,尤其是乙肝发病后,如果没有进行恰当的治疗,病情持续发展可有较大的概率发展为肝硬化。不过,随着检验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乙肝病毒的深入了解和认知,可比较明确的了解乙肝的发展进度,提前对病情进行控制,防止肝硬化的发生。然而,较多的乙肝病情发展也具有隐匿性,这给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带了一定的困难。
肝脏瞬时弹性检查
陈明龙(代称)今年34岁,乙肝多年,抗病毒治疗3年。最近一次检查,发现肝功能谷丙转氨酶IU/ml,谷草转氨酶79IU/ml,初步诊断为原有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随后,进行hbv-dna定量检查,以及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查,确定病毒出现了变异耐药反弹。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弥漫性病变,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未发现明显的肝硬化特征。而后,也进行了肝脏瞬时弹性扫描,结果为26kPa。综合检查结果,让当地的主治医生以及陈明龙都非常紧张,怀疑是否是肝硬化。
肝脏瞬时弹性扫描检查,是一种无损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数值化反馈肝脏硬度值,是对肝穿刺活检的一种弥补性检查。一般认为,当肝功能指标没有明显异常,肝脏进行性炎症不明显,肝脏瞬时弹性扫描结果值大于14.1kPa可做为肝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那么,对于陈明龙的情况,其结果值已经远远超出14.1kPa,是不是可以确诊为肝硬化了呢?然而,肝硬化的诊断并没有这么简单,仅仅通过肝瞬时弹性检查无法确诊。
两对半定量结果
从陈明龙的具体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肝功能转氨酶指标已经超出正常值两倍以上,肝脏存在明显的进行性炎症。肝脏炎症,对肝脏瞬时弹性检查结果有明显影响,可导致检测值水平升高。所以,此时的肝脏瞬时弹性检查并不能作为判断肝硬化的单一指标。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确定陈明龙的具体病情,确诊有没有肝脏硬化呢?
对于肝硬化的诊断来说,肝脏组织学的肝穿刺活检可为肝硬化分期提供提供重要信息,肝组织活检中弥漫性肝纤维化伴随肝脏假小叶形成,是肝硬化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最精准指标。不过,肝穿刺活检毕竟是有损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不一定适合于所有肝脏炎症患者。另外,单个的肝组织活检样本,有时候也不足于反应整个肝脏的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程度。所以,肝硬化的诊断一般需要结合肝脏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多种方式。
hbv-dna定量结果
目前,肝硬化诊断的难点在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虽然说综合多种检查结果,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判断是否有肝纤维化的产生。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还是比较难以诊断。例如陈明龙的情况,如果排除肝穿刺活检,就需要先进行抗病毒治疗用药的更换,结合保肝降酶的治疗,肝脏进行性炎症得到控制后,再综合所有检查结果进行评判是否有肝硬化进展。